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驾崩,曹爽、司马懿同为顾命大臣,从此成为曹魏帝国的左膀右臂本来,两人处于同一起点,甚至曹爽受到的支持更多一些,可为什么十年之后,一场高平陵之变,最终却是以司马懿的完胜告终,而曹爽却被斩杀三族?
其实作为曹魏大司马曹真的儿子,几乎一直处在曹魏权力层的最中央,本来曹真作为曹操养子,从来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在曹丕死后,他已经是魏明帝的顾命大臣,随后魏明帝驾崩,曹爽成为新一代顾命大臣,也算是家族有了传承,而这一切,也使得曹爽有了打压司马懿的底气,虽然前期他没有丝毫的表现出来。本来曹爽年轻,自知不如司马懿老谋深算,他于是事事摆出一副晚辈的姿态。
后来趁着司马懿有一次身体不适,他更是主动上书,请求将司马懿由太尉调任为太傅,这一招明升暗降,既给了司马懿面子,又架空了这个政坛老顽固,曹爽的手腕不可谓不漂亮。此外,为了防备司马懿从背地里捅自己一刀,曹爽在朝中各个部门全部安插上自己亲信,如何晏,邓飏,丁谧。夏侯玄和桓范,夏侯玄,桓范等等,几乎从军事部门到市政守卫,曹爽做到了事无巨细,全部排上了自己人。
无论这些人真实才干怎样,但曹爽能够打压司马懿十年,可见和这一层天罗地网还是密不可分的。可惜中国有句古话叫物极必反,曹爽眼看自己逐渐一家独大,司马懿已经被打压的喘不过来气。公元247年,他擅自做主将郭太后迁往永宁宫,此后他开始独掌朝政,而司马懿则再度隐退,避其锋芒。
眼看内部没有了进功之阶,曹爽在公元244年,开始向蜀汉挑起兴势之战,结果曹爽真实才干在这一战中暴露无遗,在蜀兵抵抗并不激烈的情况下,居然因为自己没有弄来大军的后勤补给,曹爽狼狈撤军,司马懿此后看透了曹爽的无能,再加上他已经很老了,不能再等下去了。于是他冒死发动了高平陵之战,本来曹爽坐拥大军,手中握有皇帝,可谓占尽天时地利。
结果听说司马师的三千死士包围了皇宫,而何宴等自己的几个死党相继投降,他居然轻易的放弃了抵抗,司马懿在忍受十年屈辱之后,终于一举反击成功,或者曹爽,从来没有资格当司马懿的对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