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溥仪,刘大娘说了一句什么话,让我如坐针毡

看过这本书后,我一直在想,溥仪到底有没有说真话?这本书带有很强的传奇色彩,所以还是很吸引人的。但不得不说,溥仪的那些口号,那些批判,有着强烈的掩饰色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是处在某种压力之下,或者,带有自保的心理。

看溥仪这个人,本事没多少,但是非常善于权术,很懂得察颜观色。在跟清末遗老、日本人、苏联人到后来的政权的周旋中,这个人往往是不露声色、不轻易表态,说得难听点,还蛮会见风使舵的。既然在做日本人的傀儡时他能够效忠日本,甚至参拜日本的神,那他何尝不会在后来政权一统天下的时候,写个这样的书来积极表示自己的立场呢?

他的一生,还蛮悲惨的,虽然身为末代皇帝,但是一辈子都生活在禁锢之中,一辈子都在坐牢。紫禁城已经是个很大的牢房了,高墙厚瓦;然后他有十年处在日本人的监禁当中,看他的描写,真是生不如死。崇祯皇帝在李自成攻进来的时候选择煤山自尽,我想他真是有气节的人;五年的苏联,十年的共产党,溥仪已经从一个青年慢慢走向了老年。他的自由在什么地方?

十年的改造,是不是真能改变一个人的个性和想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他想起他的爱新觉罗,重返故宫的时候,该是个什么样的心情,难道他真的心甘情愿接受新政府的领导?重返故宫那段,我很期待得去看,但是并没什么蛛丝马迹,他几乎是一笔带过,也看不出什么复杂的情绪。不过这段文字倒是写得感人至深:

令我惊异的是,我临离开故宫时的那副陈旧、衰败的景象不见了。到处都油缮得焕然一新,连门帘、窗帘以及床慢、褥垫、桌围等等都是新的。打听了之后才知道,这都是故宫的自设工厂仿照原样重新织造的。故宫的玉器、瓷器、字画等等古文物,历经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以及包括我在内的监守自盗,残剩下来的是很少了,但是,我在这里发现了不少解放后又经博物院买回来或是收藏家献出来的东西。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经我和溥杰盗运出去的,现在又买回来了。

在御花园里,我看到那些在阳光下嬉戏的孩子,在茶座上品茗的老人。我嗅到了古柏喷放出来的青春的香气,感到了这里的阳光也比从前明亮了。我相信故宫也获得了新生。不知道爱新觉罗的后人如何看待这本书,但无论如何,一个帝王能如此详细写作自己一生的故事,是一件千古难得的事。而溥仪,无论如何也是一个真人古董。

改造时,有段非常打动我,唰唰的就泪涌了。由蔬菜又谈到从前吃糠咽菜的生活,刘大娘顺手拉开屋角的一只翁盖,让我们看看里面的大米。这时儿子不禁笑起来,说:“大米有什么可看的?”她立即反驳到:“现在没什么可看的,可是你在康德那年头看见过几回?”刘大娘的这句话,沉重地打在我的心上。我刚走进这家人的房门时,还担心着是不是会有人问起我的姓名,而现在,我觉得如果在跨出这个房门之前再不说出自己的姓名,那简直是不可饶恕的欺骗。

我站立起来,向着刘大娘低头说:

“您说的那个康德,就是伪满的汉奸皇帝溥仪,就是我。我向您请罪。”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