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芬奇可謂是當代影壇商業片導演中的佼佼者,也是爲數不多的擁有最終剪輯權的大導。和許多好萊塢電影愛好者們的偶像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一樣,大衛芬奇的粉絲也不少。

除了在導演這個圈子裏算長的比較帥氣之外,電影中那種獨屬於大衛芬奇巨大信息量的快節奏鏡頭的的確確爲收割了不少粉絲。就連本阿弗萊克都說,自己因爲芬奇,自己原本有一個項目要開拍,做導演,還是推掉了,因爲是芬奇來拍《消失的愛人》

在接觸電影製作之前,大衛芬奇是一個MV出身的導演。這也解釋了爲什麼芬奇電影中的每個鏡頭都十分精準地捕捉到感情,鏡頭下掩蓋的信息量大到暗合了結局的走向。

從最初的《異形2》到那一部足以入選電影教科書的《七宗罪》,再到讓他名聲又一次大噪的帶有一點cult片味道的《搏擊俱樂部》,無不體現這樣芬奇式的鏡頭氛圍。通過固定鏡頭的拉遠拉近和色彩配圖在電影中的運用讓觀衆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到恐懼、興奮、擔心、喜悅與意外的情緒與氛圍。

​芬奇與菲茨傑拉德體的共同

這個故事的設定源於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的靈光一現。

這位寫出傳世鉅作《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家在閱讀馬克吐溫書籍時,看到了一句現在看上去十分有哲理的話,“人生一大憾事是其始也善,一日不如一日,至其終則壞無可壞。”

菲茨傑拉德看到後很受啓發,想想這個想法不錯,於是就寫成了這部講述逆生長的《本傑明巴頓奇事》。在那個時代,就算是如同科幻片鼻祖導演喬治梅里愛或者極富想象力和才華的作家愛倫坡這樣的人,都沒有想到這個立足於現實世界而又錯位於現實世界設定的點子。

菲茨傑拉德的文字永遠帶着幽默和嬉皮,他筆下的父親羅傑在看到兒子那衰老的容顏嚇了一跳,但還是聽兒子的話給他去買衣服和手杖,這個開頭是相當嬉鬧的。

這篇獨特的短篇小說從頭到腳似乎都在告訴你它的特立獨行,它通篇都洋溢着一種菲茨傑拉德式辛辣嘲諷的筆調,用嘲諷本傑明的老成世俗,間接地嘲諷着“爵士時代”。那是個迷茫的年代,又是個浮華享樂的年代。

和這個浮躁注水的年代一樣,它也有着許多代表自己的標籤:私酒和禁酒令,爵士樂響在每個夜場裏,具有時代特徵的短髮女人、三K黨的風行一時……

就像菲茨傑拉德自己說的:“這是美國曆史上最會縱樂、最絢麗的時代,關於這個時代將大有可寫。”《本傑明巴頓奇事》既是喜劇也是悲劇,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進入我頭腦的故事都包含着某種災禍,在我的長篇小說裏,可愛的青年走向毀滅。”

這些文字所對人的震撼,既不是通過演員們出色精湛的演技而讓觀衆們沉溺其中,而是用散發着私人味道的語調和巧妙的故事,在調侃下,發出世事滄桑人生如夢的輕輕慨嘆。

2008年大衛芬奇將這篇獨有的短篇小說搬上了大熒幕。2008年全球的金融危機讓無數人無數家庭的夢想破碎,也讓社會各界的心情跌入低谷。顯然那時候的觀衆不會想看到一篇諷刺浮華和泡沫的批評電影的出現,所以大衛芬奇接受了這個故事的幻想,但依然對這個故事的架構進行了比較大的改編。在這個故事裏,再也沒有《搏擊俱樂部》《戰慄空間》中的黑暗鏡頭,也沒有《七宗罪》中那瀰漫在構圖各處的油膩感,只用一個溫柔色調的濾鏡,爲觀衆講述了一個略有悲情的愛情故事,帶着觀衆平緩地跟隨本傑明過完這麼一個倒置的人生。

一個人的人生終究是一個順着時間而走的路,你就算像本傑明這樣可以把生理時鐘倒着撥回去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存在。可如果所有人真的可以倒着活回去呢?

如果是這樣,生命之路便大有不同。因爲倒着活回去,成長變成了一件費力才能得來而不是順理成章的事。

你並沒有像故事中“被雷劈過七次”的那位老人的釋懷樂觀,卻需要克服肌肉萎縮、聽力視力低下等通常纔會出現的生理問題;青年時有着大把精力和幻想卻不得不因爲身體原因安於現狀;在老年時必須要接受時間在自己和所愛人身上的倒轉。執子之手的時候,卻明白命運使然,不能與子偕老。

時間在她的肌膚上刻下了老年的痕跡,而他卻長滿臉的青春痘,他們再不會像此刻一樣如此接近,時光將顛覆一切。

“你沒有如期歸來,這正是離別的意義”

他最終狠心拋下妻女,在黎明到來前偷偷離開。到了印度獨自生活。所有人都不忍,但本傑明明白不能陪伴她們終老。他等女兒還記不住他的時候離開,不想讓她再次承受他們所經歷的一切。所有人都不曾有過這樣的經歷,這讓本傑明既無奈又彷徨。

每個人都一樣,每個人又都不一樣。時間賦予每個人的長度都是相同的,一秒就是一秒,一年就是一年;賦予每個人的意義卻不盡相同,就像電影中的這段臺詞說的,“你可以做一個平凡的勞動者,你可以做一個激情洋溢的藝術家,你可以是一個憤情,可以是一個文青,也可以是任何人——因爲有些人生於河畔,有些人擊於閃電,有些人長於音樂,有些人精於藝術,有些人敢於游泳,有些人明於紐扣,有些人瞭解莎翁,有些人是爲母親,有些人,能舞蹈生命……”

翻開那樣的畫面,終於在轟轟烈烈的感情中,尋找到了平平淡淡的意義。或許就像北島在詩裏寫的那樣“你沒有如期歸來,而這正是離別的意義”。

故人最終沒有重逢,但那日記中的聲音或許更象徵着衝破時空直達靈魂和血緣深處的聲音。

不知道你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會不會再次翻開手機的通訊錄或者已經老舊的相片夾,回憶起那些已經漸行漸遠的人,和那些生命裏最美好的時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