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之地有句老話,叫做“寧遇豺狼,不碰山魈!”。很多人認爲山魈是猩猩或是狒狒,其實不是,山魈是目前世界上所發現的最大,也是最兇猛的一種猴類,在動畫片《獅子王》中,舉起小獅子辛巴的巫師拉菲奇其實就是山魈。

很多人認爲只有非洲或者美洲地區纔有山魈,實則這種觀點不對,在我國古代的歷史文獻中,曾無數次提到過山魈這種令人望而卻步的生物,有些文獻中,將山魈與“山鬼”列爲同一物種,稱山魈如同鬼魅一般可怕,它們會悄無聲息地襲擊人類,兇殘且無情,尤爲喜歡盜取小孩作爲美食。它們在山林中罕有敵手,就連猛虎和野狼,都不是它們的對手,會被它們輕而易舉地殺掉。在《山海經》中曾有過對山魈的記載,將其稱之爲“力大無窮,能戰虎豹,最兇猛之物”。

乾隆年間的文人袁枚曾寫過一則山魈的故事,從他的筆下可知山魈之可怕。他說有個朋友名叫孫葉飛,在雲南做教官,此人酒量極大,一個人可喝一罈子酒。中秋之夜,月色很好,孫葉飛讓童子取來數罈好酒,喚來一衆學子在堂上邊喝酒邊賞月,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談笑正濃之際,有人聽到旁邊的茶几發出一陣怪響,好似是塊巨大的石頭裂開時發出的聲音。這個聲音來得突然,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扭身觀瞧,只見有個怪模怪樣的東西到了堂上,它頭上戴着紅草編成的草帽,黑黑瘦瘦,像個猴子,又像是人,馬面凸鼻,呲着獠牙,臉上好幾種顏色,頭頸下長着綿密的綠毛,不是正常的走路方式,而是左歪右斜,偶爾還用單腳蹦跳一下。

它見衆人在喝酒,提鼻子聞了聞酒香之後,怪叫着離去,那叫聲好像是竹子裂開的聲音。待它走後,衆人大叫“山魈”,孫葉飛也認出這是山魈,他索性帶人去追,看一看山魈去哪裏。 孫葉飛帶頭,衆學子跟在後面,暗地裏跟蹤觀察山魈的去處。只見那隻山魈走着走着突然不走了,朝一邊看看,而後走了進去。那是一間廚房,有個酒醉的廚師伏在桌案上睡覺。山魈走到他跟前,呲着白森森的獠牙朝着他怪笑。

孫葉飛等人擔心廚師被他所害,於是大喊大叫,廚師被驚醒,一見面前站着個“怪物”,抓起一旁的燒火棍就打。山魈被激怒,一把奪過燒火棍,撲向廚師。這個廚師膽子極大,雙臂抱住山魈的腰,與它在地上滾鬥廝打。

孫葉飛跟衆學子找來棍棒刀槍,衝進去相助廚師。然而那隻山魈卻不怕刀砍,呲着獠牙亂揮利爪,有幾個學子被它的利爪蹭到,鮮血瞬時浸透衣衫。那個廚師見它撒野傷人,抄起一口用來剁骨頭的斧子,蹦起來用盡最大的力氣朝着山魈的後腦砍去,這一下力道十足,斧子嵌入骨頭中,山魈怪叫不止,折騰好久才趴在地上一動不動。

衆人用繩子將它捆住,吊在廚房的樑上,準備等到天亮把它投入河中。等到天亮雞叫之時,衆人聽到廚房發出一陣怪聲,拿着刀槍棍棒過去查看之時,發現吊在樑上的山魈不見了蹤影。地上留有一柄帶血的斧子,還有昨晚山魈戴過的草帽。學子朱貴撿起帽子,發現這頂帽子竟然是自己前些日子丟掉的。 有當地山民聽聞此事,對孫葉飛說:“山魈這種東西通人性,喜歡模仿人的樣子,它們尤爲喜歡穿人的衣服,戴人的帽子,如果在山中看到戴帽子穿人衣的東西,千萬不要接近,那一定是山魈。靠近它們,就會遭到它們的襲擊,它們的力氣極大,牙齒和爪子尤爲鋒利,只一下就能將人的皮肉抓下一大塊。就連豺狼虎豹都不是它們的對手,何況是個普通的人。那隻山魈受了這麼重的傷仍不能死,可見它們的生命力是極其頑強的,而且它們很記仇,也許會回來報復,因此要加以防備。”

至於那隻山魈有沒有回來報復,孫葉飛不知道,他沒過多久就回到湖州,再也沒有去過雲南,山魈的事情讓他記憶猶新,酒後經常跟人提及,因而袁枚將此記錄下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