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絕對是20世紀上半葉的傳奇人物,家喻戶曉,天下皆知。
他的戎馬一生,可謂精彩至極,從一個無名小卒,一步步晉升北洋奉系軍閥首領,到最後一個“北洋政府”的掌權者。
早些年爲了生計,張作霖做過很多工作,打雜當木匠學手藝,幹獸醫,後又落草成爲了一名馬匪。出身綠林的張作霖,爲人義氣,性格豪爽,喜好結交兄弟,他的發跡也離不開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拜把兄弟。
那麼,他一生有多少結拜兄弟,他們到底是誰,各有什麼結局呢?
下面筆者就談一談張作霖與他下的拜把子兄弟,張作霖一生中,按照史料記載,有兩次重要的結拜,而且意義非凡。
洮南關帝廟,八兄弟“但願同死”
1907年,在剿滅蒙古叛匪陶克陶胡勝利後,張作霖與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相等人磕頭換譜,按年齡排位,結拜爲生死兄弟,奠定了奉系軍閥體系的基礎。
老大馬龍譚,字溪騰,1861年生,時任奉天巡防營右路統領。軍人家庭出身,深明大義,文韜武略、才華過人,是個愛國志士。張作霖手握重權後,馬龍潭又任東邊道鎮守使,四洮路總辦,立下功勞。在張作霖死後,誓不與日本合作,隱居。晚年熱衷於慈善事業,人稱“馬善人”,1940年,在四平去世,享年84歲,無數羣衆爲他送行,可見這位大哥的影響力多麼大。
老二吳俊升,字興權,1863年生,時任奉天巡防營後路統領。結拜後,他死心塌地追隨張作霖。第一次直奉戰爭奉系戰敗,北京政府免去張作霖各職,任命吳俊升爲奉天督軍。然而,吳俊升卻不聽北京政府的,堅決支持張作霖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並宣佈東三省獨立,後與張作霖一起喪身於皇姑屯,時年65歲。
老三馮德麟,字閣臣,1866年生,時任奉天巡防營左路統領。早年投身綠林,比張作霖年長九歲,以長輩自居。後兩兄弟失和,因助張勳復辟,被北京政府關押,張作霖又想盡一切辦法使其獲釋,爲其爭得三陵都統職務,給予很多關照,並提拔其長子馮庸爲東北空軍少將參謀長。1926年,馮德麟去世。
老四湯玉麟,字閣忱,1869年生,時任奉天巡防前路馬二營幫帶。湯玉麟在保險隊時就跟着張作霖,並多次救過張作霖的命,雖然兩人中間也曾經失和過,但後來又被張作霖重用。張作霖被日軍炸死後,湯玉麟幫助其子張學良東北易幟,湯玉麟在抗日戰爭其間多次拒絕出任僞職,並率部下與日寇交戰,爲中國的重新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勳。1949年2月病死於天津,終年78歲。
老五張景惠,字敘五,1871年生,時任奉天巡防前路馬三營管帶。九一八事變後,成爲漢奸,曾任僞滿洲國國務總理。但對張作霖仍忠心耿耿,爲其辦理後事,“八·一五”光復,被蘇軍逮捕,關押於撫順戰犯管理所,1959年去世。
老六孫烈臣,字贊堯,1872年生,時任奉天巡防前路馬四營管帶。作爲張作霖最信賴的心腹干將之一,曾隨張作霖征剿陶克陶胡、白音大賚期間,戰功卓著,對張作霖可謂忠心不二,感情益深,盡心輔佐,身兼數職,感情頗深。1924年孫烈臣病逝,終年52歲,張作霖抱其屍體痛哭有半小時之久,並撥私款5萬元治喪。
老八張作相,字輔忱,1881年生,時任奉天巡防前路馬一營管帶。兩人並無親兄弟,也無血緣。自1900年結識後,張作霖一直很器重他,多次想擢升他,他卻屢次執意不肯就職,可見其識大局、顧整體,不計較得失。“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派人前往天津,餌以高官厚祿,他堅拒不就,財產悉被沒收。張作霖死後,他輔佐張學良主政東北,後來張學良被軟禁,積極奔走。1948年在錦州被俘,次年因病去世。
17年後再結拜,大權在握打天下
上述部分人死後,在1927年,張作霖又與吳俊升、湯玉麟、張景惠、高維嶽、張作相、潘復、張宗昌、孫傳芳、楊宇霆、韓麟春、褚玉璞再次結拜爲兄弟。其中官職最小的是軍長,從中看出,這次結拜,使張作霖的勢力達到了頂峯。
按照老規矩,這次結拜仍按年齡大小順序排列:
老大吳俊升,時任黑龍江省督軍、第6方面軍軍團長。
老二湯玉麟,時任熱河都統,第12軍軍長,第6方面軍副軍團長。
老三張景惠,時任北京政府國務院陸軍部總長。
老四張作霖,時任安國軍總司令。
老五高維嶽,字子欽,1875年生,時任察哈爾都統,第9軍軍長,第5方面軍副軍團長。“九一八”事變後,調到北平軍事委員會任職。1933年2月,北平軍分會轉移到西安,高維嶽因年老體弱未能隨行,足不出戶,生活窘困。後日軍進佔北平,曾邀其出山任職,皆遭拒絕,1938年終至一病不起,與世長辭。
老六張作相,時任吉林省督軍,第5方面軍軍團長。
老七潘復,字馨航,1883年生,時任北京政府國務院財政部總長,擬任國務院總理。曾任山東實業司司長、統一黨山東支部負責人、全國水利局副總裁、財政部次長、全國河道督辦、財政部總長、交通部總長、總理。後張作霖宣佈退出北京,潘馥卸任,皇姑屯事件後。先是任張學良的高級顧問,後蟄居津門作了寓公。1936年春,患病漸重,同年9月逝世,終年53歲。
老八張宗昌,字效坤,1881年生,時任山東省督軍,第2方面軍軍團長兼海軍司令。1928年兵敗下野,一度亡命大連、日本。1932年,由日本回國,潛居天津租界。同年9月被山東省政府參議鄭繼成槍殺於津浦鐵路濟南車站。
老九孫傳芳,字馨遠,1885年生,時任浙江督軍,第1方面軍軍團長。1927年2月組織兵力阻止北伐,主力軍消耗殆盡一蹶不振。九一八事變後,孫傳芳隱居天津。1935年11月13日,孫傳芳被施劍翹刺殺身亡。
老十楊宇霆,字鄰葛,1885年生,時任安國軍總司令部總參議,東三省兵工廠督辦。張作霖死後,反對東北易幟,再加上日本故意從中挑撥,1929年與常蔭槐一起血染老虎廳,喪命於張學良之手,史稱“楊常事件”。
老十一韓麟春,1885年—1931年),字芳宸,第4方面軍軍團長兼陸軍大學校長。是年末突然中風,因病去職,後於1931年病逝,享年46歲。
老十二褚玉璞,字蘊山,1887聲,時任第7方面軍軍團長。1921年褚玉璞和張宗昌轉投張作霖,對奉系軍閥勢力的拓展,功不可沒,堪稱一員虎將。1928年在同北伐軍作戰中敗北,自此下野,1929年被山東省政府委員劉珍年抓獲槍殺。
縱觀張作霖戎馬一生,義字當先,更能服衆,羣雄以他爲首,共同征戰天下,出生入死,儘管每個人最後歸屬大不相同,也曾不合,甚至大動干戈,但歷史終究演繹了他們曾經堅如磐石的江湖義氣,更譜寫出一段兵戈鐵馬的亂世傳奇。
至於他兒子張學良,受其影響,也有結拜兄弟,呵呵,不提也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