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秦海璐來說,正在播出的抗戰劇《河山》有很不一樣的意義:丈夫王新軍既是導演又是主演,自己則在飾演女主角的同時挑起了監製的擔子。秦海璐說,這部戲最大的“難處”和“樂趣”,都是“我老公當導演”。

《河山》是秦海璐從初期劇本創作到後期剪輯全程參與的作品。評價起丈夫王新軍,秦海璐說,“王導”的稱呼對自己來說有點陌生,但他的確很擅長拍這樣的戲。“我對他非常瞭解,他對專業要求非常嚴苛,非常執着。但讓我慶幸的是,他不是一個固執的人,而是一個非常理性的、可溝通的導演。”

劇中,從臺詞到陣地佈置,到衝鋒現場以及所有的道具,都一直有軍事指導進行專業指點。“軍區的老領導一直陪着我們挖戰壕,幫我們檢查武器裝備,包括所有人戴的領章、軍銜、每個人的稱謂。劇中的戰壕,如果不符合打仗作戰地形的環境,都不會選。”秦海璐說,對所有大場面王導演的要求是:戰壕挖好之後,先上400個爆破點,先炸戰壕,打造出戰爭場景。作爲監製,秦海璐也心疼,但她知道這是必然的,“這樣出來的效果,確實不一樣的。”

很多戰爭和軍旅題材強調的是情節,《河山》最大的不同就是一直在寫人。在秦海璐眼中,演員做導演的優勢就在於會更注重於人物塑造。“大家都知道英雄不是與生俱來的,王新軍飾演的衛大河這個英雄到底是怎麼來的,是如何完成從個人英雄到民族英雄的轉變,是我們真正想要講的。也就是個人在一個環境裏面的蛻變、成長以及一羣人的成長。”《河山》正是在這樣一個衆生相羣戲中,展示了每一個角色的不同表達、不同性格。

《河山》中的軍長、師長,找的都是年紀相當的老演員,他們的敬業精神令秦海璐敬佩。“你會在半夜12點的帳篷裏聽見張嘉譯和尤勇大哥還在說,這個戲該怎麼演。雪健老師生着病,站在垣上十個小時讓風吹着,回頭還要跟我說千萬不要告訴自己的夫人。”

在秦海璐看來,抗戰題材有龐大的觀衆基礎,也正是因爲有這樣的一個基礎在,很多人會去拍。“大概十年前,拍抗戰劇就要一個快節奏,少了很多考量。但這種戲真的不是很少的資金就能夠做的,也不是花一兩個月就可以拍完的。”在秦海璐心中, 好劇涵蓋了很多方面,對於製作者來說,至少是要付出相應的時間和代價。“用心做、做到極致了,大家未見得會說好,因爲每一個人對好和美的定義標準都不一樣。但無論我們花多大代價,這件事都是值得的。” (邱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