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來源於 談心社社長 談心社,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當唐僧變得武藝高強、如來談起了戀愛、悟空不再桀驁不馴,天庭反被妖魔佔領……

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毀經典。”

這是多少人,對《西遊記後傳》作出的評價。

2000年,這部劇一經播出,便紅遍大江南北。

與收視率極不相稱的,是它慘淡的口碑——豆瓣評分3.9,被封爲“爛片鼻祖”。

19年過去,它的處境,悄悄地發生了轉變。

評分一路飆到7.6,越來越多的人,給它貼上了“神劇”的標籤。

有人在微博上留下了這樣的感慨:

“曾經覺得那些情節毀三觀,現在才發現,它遠勝過如今的大多數作品,說是國產翻拍劇的巔峯也不爲過。”

是不是國產巔峯,不敢輕易判定。

毋庸置疑的是,它確實在過去的19年裏,被我們嚴重低估了。

觀衆對《西遊記後傳》的爭議,多半集中在它對於經典的顛覆上。01

劇情上,夠大膽。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後的三百年,無天降世。

他帶着大大小小的妖怪,來到靈山,打死了原本的如來,還把各路神仙貶下凡間。

肩負重任的孫悟空,只有找齊12顆舍利子,才能拯救六界……

人物上,更是顛覆。

86版的《西遊記》中,唐僧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凡胎和尚。

每一劫,都需要徒弟們緊跟保護。

《西遊記後傳》中,他搖身一變,會武功懂法術,成爲了降妖除魔的主力軍。

一改86版的無能,擁有了通天入地的本領。

如果說,唐僧和孫悟空因爲取經成功受了封賞,產生變化情有可原。

但法力無邊、手掌一翻就能困住孫悟空五百年的如來,也“翻車”了,這就讓我們有些難以接受。

在《西遊記後傳》中,如來有一個對他的位置覬覦了上百年的對手——魔羅無天。

剛播到第五集,打敗了一衆神佛的“無天”,就開始逼如來“退位”。

沒有爭吵,不動刀槍。

幾句話的功夫,就以浩劫“避無可避”爲由,把三界之首的位置讓給了魔頭。

沒錯,如來敗了。

神成了魔,魔成了佛,一些神仙諂媚地成爲了無天的部下。

而扔下這堆“爛攤子”的如來,則偷偷轉世到了凡間,還和兩位姑娘談起了戀愛。

既愛蠻橫霸道的山寨大王白蓮花(就是本名),也對碧遊仙子心存好感。

“刷新三觀”的狗血戀情,讓人大跌眼鏡。

然而,被人詬病的,遠不止對經典的顛覆。

不知有多少網友,因爲過於廉價的特效佈景和剪輯,“怒”而打出差評。

有一次,孫悟空回到花果山時,拔下萬千毫毛,在猴子猴孫面前練武。

不曾想,金箍棒一耍起來,滿屏都是“Crtl C+Crtl V”,看得人眼花繚亂。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它超越了同期播出的《鐵齒銅牙紀曉嵐》,一舉奪得了當年的收視亞軍。

其中原因,或許可以在一位網友的評論中,一探究竟。

“其實它恰恰是對86版世界觀的一個補充,尤其是對鎮元子、魔羅等角色的闡述,讓原本混沌不清的西遊記神話體系有了最爲完整的闡述。”

完善了西遊世界的設定,爲每一個角色,都注入了豐滿的人物內核。

佛有佛的情感,魔有魔的苦衷。

每一個“神”,都變成了人。02

86版《西遊記》之後,各種翻拍、改編、續集,層出不窮,“翻車”的不少,優秀的也不少:

TVB版的《齊天大聖》《天地爭霸美猴王》,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系列電影,具體到某個單元故事的《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西遊記之女兒國》……

坦白來說,在這之中,《西遊記後傳》並不完美。

但是,它不該被低估。

它講人性的複雜:

壞人也有值得被理解的苦衷,好人也不永遠是好人。

它有宏大的格局:

最後的結局,孫悟空自我犧牲,化爲無骨舍利,他有自己追求的“大義”。

喬靈兒告別了親人、愛人,割捨一切,這是他的信仰。

當然,《西遊記後傳》的創作班子也不簡單,導演李源曾獲全國“百佳電視藝術家”和陝西省“十佳電視藝術家”稱號,是國家一級導演。

編劇錢雁秋,曾經創作了《神探狄仁傑》系列電視劇,這也是《西遊記後傳》中有許多破案的情節的原因。

03

不侷限於演繹經典,還合理創作經典。

比起一味無腦翻拍複製原著,這樣的創作精神纔是值得推崇的。

這些年,有太多對經典IP的翻拍、改編、出續集,但結果大多不盡如人意。

有些,是生搬硬套,格格不入:

翻拍日劇《深夜食堂》,完全照搬了日劇的場景,國人的宵夜,從啤酒烤串大排檔變成了精緻溫馨的壽司拉麪,令人不適。

也有一些,倒是有了大刀闊斧的改和“創新”,卻披着經典的外套,講着瑪麗蘇的故事:

仙劍系列,《仙劍奇俠傳一》豆瓣評分8.4,《仙劍奇俠傳三》評分7.5,再拍續集,到了《仙劍雲之凡》,評分直接降到3.7。

《步步驚心》剛出時,一片叫好,換到了《步步驚情》,口碑一下子變得不及格。

其實,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觀衆的眼睛已經越發“雪亮”。

《西遊記後傳》的評分一路上漲,或許可以說明這一點。

好的作品就像酒,幾十年之後拿來品,還是醇厚,回味無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