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五本书,也看不到孩子有什么长进呀?” 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有这个困扰,我们都觉得读书多对孩子是好事,但是究竟好在哪?似乎又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阅读作为一种高于学科的能力,是孩子迈向成功、获取知识的必要途径,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多个维度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但它不像是成绩单,可以让爸妈清楚地量化孩子的收获。因此一些“检验阅读成果”活动的举办就势在必行。 格伦大语文自20日起展开“世界读书日——‘阅’读越幸运”系列活动,最大程度检验孩子的读书成果,重提阅读重要性,让更多人注意到读书对孩子的影响,养成多读书、读好书、读完整的书的良好习惯。 那么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家长的言传身教始于阅读 作为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会他坚持阅读、爱上阅读。 家长对孩子的榜样作用不可小觑,言传身教很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能够让孩子在感到孤独困惑的时候,有途径去解决现实问题,让他的知识底蕴变得更丰富和深厚。 通过阅读孩子能够看到不同世界不同的生活方式、感知生命的乐趣,还能在书籍中获得求知的乐趣,因此教会孩子阅读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二、阅读是孩子多种能力的体现 阅读对孩子的能力有多大的影响呢?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在一次采访中说: “平时阅读面较广,书读得多,思想活跃的考生,面对这种考试变化就如鱼得水,取得好的成绩;而阅读面窄,只读教材教辅,只注重“刷题”的考生,就可能不适应,很难取得好的成绩。后者即使上了大学,其“读书少”的弱项也会显现出来,制约他们的学业的发展。” 可见阅读已经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一部分,而是逐渐成为一种超越学科的能力。 三、阅读已成为孩子考试刚需 这几年语文高考和中考的试卷命题,开始探索如何考“整本书阅读”的状况。 比如考《红楼梦》有些关键的细节,如果没有完整读过这部小说,只看过电视,那就很难回答。 这种改进是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读书为本”、回归语文学习“本质”。 温儒敏曾说: “其实,教材要求的读书量是有过测算的,如果学生有阅读的心愿和兴趣,现在安排的阅读量根本不构成什么负担。” “部编本”语文如此重视“整本书阅读”原因: 1.让学生相对完整地接触一些原典,给人生发展“打底子”; 2.有意针对网络阅读带来的“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倾向,让学生多少回归完整的健全的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读书养性”,用“整本书阅读”来“磨性子”,培育毅力,涵养心智,祛除浮躁。 整本书阅读作为新“部编版”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单元,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向,能够帮助孩子拓宽视野、增长知识,让孩子具备超越的能力!

世界读书日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