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和一群人困守在渺无人烟的荒岛上100多天,你会怎么做?

这是黄渤处女作电影《一出好戏》给我们抛出的第一个问题,这个故事看起来很荒诞似乎离我们也很遥远,一个公司快快乐乐的团建故事,不料却在出海过程中遇到惊涛骇浪风浪,被困荒岛100多天。

电影中的荒岛,即是现实世界的缩影,而这家公司其实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和部落,拥有着千姿百态的众生相。

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个人又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时时刻刻变换着脸谱。

常言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而对于黄渤而言,用力活着的本身就是《一出好戏》。

有人评价黄渤是“三无”产品:无身高、无颜值、无肌肉。这在当下本就波涛胸涌、长腿林立的娱乐圈,确实算奇葩一朵。

然而,就是这个看起来貌丑、个矮、人“傻”的家伙,愣是靠自己的努力,爬上了今天的地位。

1

用心活着,就是一出好戏

黄渤,1974年8月26日出生于山东青岛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从小长在机关大院的他,完全没有像父母希望的那样成长。

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歌星。当然黄渤也是有天赋的,从初中开始他就参加各种唱歌比赛,也拿了很多的奖状。除了唱歌,他舞也跳得超级棒,甚至主持也不赖,一上来就嗨翻全场。

那时候,全青岛的歌厅老板都喜欢他,别人一个夜场五十,他至少能拿一百,加上教人跳舞的钱,一个月赚两三千,抵得上母亲半年的工资了。

九十年代初,中专毕业的黄渤南下广州,签约“太平洋唱片公司”,要知道他当时和毛宁杨钰莹签约在同一个公司,本想要大显身手,一展抱负。可是也许是因为外貌不不佳,所以黄渤连台都没怎么上。

做组合,跑歌厅、“北漂”,兜兜转转却没什么结果的黄渤最后不得不选择回青岛开起了小工厂。要不是高虎,黄渤这辈子估计都不可能和演戏扯上关系。

高虎和黄渤是发小,初中开始就认识;后来高虎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黄渤到北京求发展,住的是人家租的房子,骑的也是人家的车。

那时候,已经在影视圈崭露头角的高虎,接演了电影《上车,走吧!》的主角,电影还需要个长得丑又说山东话的男二,高虎第一个想到了黄渤。

于是黄渤把自己的照片发过去,担心太丑,还专程找人PS了一下。结果管虎看到照片后,却说:“这么帅?不行!不行!”

这大概是黄渤这辈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有人夸他长得帅了。

高虎在管虎面前拍胸脯,赌咒发誓:“我保证,他本人比照片长得磕碜一百倍。”经不起高虎的死缠烂打,管虎答应黄渤来试镜。一试之下,这事竟成了。

后来为了报答高虎,后来黄渤成名后,出演《民兵葛二蛋》,特意邀请高虎来出演一个男二号。

虽然有了开头,但是黄渤的演艺生涯却并没有什么起色。

连续演过《大脚马皇后》《黑洞》《红楼丫头》等作品的配角,但是其实和一个高级点的群众演员差不多。甚至连台词都没有,观众根本不会记住这张脸。

直到2006年,一个叫宁浩的新导演,要找高性价比的演员。他找到黄渤,让他出演《疯狂的石头》。他更没有想到,他竟因为这个小角色火遍了大江南北。

虽然不是主角,但是全国观众第一次有很多人认识了黄渤,也记住了这张不帅气的脸。然后,黄渤就成了大家认识的那个黄渤。

2009年,黄渤主演管虎执导的电影《斗牛》,扮演一个负责看管共产党留下奶牛的农民牛二。

2

真实,是人生最好的出演状态

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黄渤的演员之路似乎并不曲折,这全赖他有一大砝码。在宁浩看来,黄渤的特质在于“真实”。

宁浩曾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提到:

“我觉得他身上有那种难得的真实。其实这在演艺行业还挺少见的,就是从里到外透着的那种真实感。他有一种与生活、与现实特别有关的东西,我觉得那个东西特别珍贵。”

从默默无闻的小配角到全国人民都认识的大明星,黄渤是个始终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演员。就像他26岁知道自己该上科班一样,成名后的黄渤也去参演了话剧《活着》。

话剧舞台才是最磨练人演技的舞台,不仅门槛高,演起来也最累,需要长时间的联排和巡演,对演员来说既是考验,也是提升业务能力的机会。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话剧没有后期剪辑、没有PS、没有配音、也没有具体道具可以比拟,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真实的状态来出演。

而黄渤选择话剧《活着》一演就是三十场,甚至有些媒体甚至说黄渤的“富贵”无人取代。

对这个担负最大痛苦,却依旧孤独活着的小角色,黄渤处理出了自己骨子里的倔和对希望的坚持。

最后一无所有,依旧坐田埂边,和路人说着过去,不时会笑。黄昏里贫瘠的脊背焦黑,归家之时,孑然一身,哼唱着老去的歌。

这个福贵,也是黄渤的影子。

2012,他的全盛时期,黄渤却跑去干这磨人又奔波还来钱慢的话剧活,也是他修炼和尝试的一个证明了。《活着》揽下了2013年“壹戏剧大赏”的年度大戏、年度最佳导演、年度最佳男主角三项大奖。

黄渤自称有服务性人格,让媒体有的写,让观众有的笑,大家都快乐地把活干了。他比以前任何一个阶段,都明白观众的意义。而观众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白黄渤的意义。

不得不说,有时候真实感才是一个演员最佳的表达方式,而话剧就是演员表达真实感最好的场地。

3

戏里戏外,都有好戏上演

北京人艺演员何冰老师曾经说:

话剧是“演员和观众说好了一起在这两个钟头里做的一场梦”,话剧不像魔术,魔术的要点是“看,我做了什么,你不知道吧”,话剧是“来,我做点什么,你感受到了吗”。

正是这种现场感一再吸引着观众。

对艺术的习得越深入,人们对艺术的感知力会越细致。一部非常火的电影仍然会有人不喜欢,再小众的艺术也会有拥趸,话剧恰好正在两者之间取得了最大公约数,既相对小众,又有足够多痴迷的人群。话剧爱好者也会以此为荣,

“我喜欢什么,我追求什么,我认同什么”,这就是他们愿意凸显的价值观。

真实感也是恰是话剧最富迷人魅力之处,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话剧爱好者慕名前来参加一年一度的乌镇话剧节,一起赶赴这场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灯光与声音的耳目盛宴。

乌镇戏剧节由特邀剧目、青年竞演、古镇嘉年华、小镇对话(论坛、峰会、工作坊、朗读会、展览)等单元组成,无论是欧美的无声默剧,还是搞笑轻松的喜剧话剧,你都能在这选择繁多的戏剧节里找到你的最爱。

以拥有1300年历史的乌镇为舞台,共邀全球戏剧爱好者和生活梦想家来到美丽的乌镇体验心灵的狂欢。每年二十多部国内外特邀剧目,经典力作,展现戏剧艺术的无穷魅力;十余部青年竞演,擂台奔走,展开年轻生命力的激情角逐;上千场古镇嘉年华,五光十色,开启前所未有的大众狂欢;小镇对话携手戏剧峰会,字字珠玑,聆听大师的思想火花。

戏剧的魅力在于它的剧场性,没进过剧场的人都应该去尝试一下。

近距离感受了解别人的文化、思想,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眼界的开阔,会让你对世界和生活有新的认识和感触。

而乌镇戏剧节的另外一重惊喜是一定会在街头偶遇的古镇嘉年华。他们遍布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让你从沉浸话剧中走出了之后,看到外面的世界又有那么一点不真实。

也许这就是生活,无论是戏里戏外,都能遇上一出好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