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和一羣人困守在渺無人煙的荒島上100多天,你會怎麼做?

這是黃渤處女作電影《一出好戲》給我們拋出的第一個問題,這個故事看起來很荒誕似乎離我們也很遙遠,一個公司快快樂樂的團建故事,不料卻在出海過程中遇到驚濤駭浪風浪,被困荒島100多天。

電影中的荒島,即是現實世界的縮影,而這家公司其實就是一個濃縮的社會和部落,擁有着千姿百態的衆生相。

每個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個人又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時時刻刻變換着臉譜。

常言道: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而對於黃渤而言,用力活着的本身就是《一出好戲》。

有人評價黃渤是“三無”產品:無身高、無顏值、無肌肉。這在當下本就波濤胸湧、長腿林立的娛樂圈,確實算奇葩一朵。

然而,就是這個看起來貌醜、個矮、人“傻”的傢伙,愣是靠自己的努力,爬上了今天的地位。

1

用心活着,就是一出好戲

黃渤,1974年8月26日出生於山東青島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從小長在機關大院的他,完全沒有像父母希望的那樣成長。

他的夢想是成爲一個歌星。當然黃渤也是有天賦的,從初中開始他就參加各種唱歌比賽,也拿了很多的獎狀。除了唱歌,他舞也跳得超級棒,甚至主持也不賴,一上來就嗨翻全場。

那時候,全青島的歌廳老闆都喜歡他,別人一個夜場五十,他至少能拿一百,加上教人跳舞的錢,一個月賺兩三千,抵得上母親半年的工資了。

九十年代初,中專畢業的黃渤南下廣州,簽約“太平洋唱片公司”,要知道他當時和毛寧楊鈺瑩簽約在同一個公司,本想要大顯身手,一展抱負。可是也許是因爲外貌不不佳,所以黃渤連臺都沒怎麼上。

做組合,跑歌廳、“北漂”,兜兜轉轉卻沒什麼結果的黃渤最後不得不選擇回青島開起了小工廠。要不是高虎,黃渤這輩子估計都不可能和演戲扯上關係。

高虎和黃渤是發小,初中開始就認識;後來高虎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黃渤到北京求發展,住的是人家租的房子,騎的也是人家的車。

那時候,已經在影視圈嶄露頭角的高虎,接演了電影《上車,走吧!》的主角,電影還需要個長得醜又說山東話的男二,高虎第一個想到了黃渤。

於是黃渤把自己的照片發過去,擔心太醜,還專程找人PS了一下。結果管虎看到照片後,卻說:“這麼帥?不行!不行!”

這大概是黃渤這輩子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有人誇他長得帥了。

高虎在管虎面前拍胸脯,賭咒發誓:“我保證,他本人比照片長得磕磣一百倍。”經不起高虎的死纏爛打,管虎答應黃渤來試鏡。一試之下,這事竟成了。

後來爲了報答高虎,後來黃渤成名後,出演《民兵葛二蛋》,特意邀請高虎來出演一個男二號。

雖然有了開頭,但是黃渤的演藝生涯卻並沒有什麼起色。

連續演過《大腳馬皇后》《黑洞》《紅樓丫頭》等作品的配角,但是其實和一個高級點的羣衆演員差不多。甚至連臺詞都沒有,觀衆根本不會記住這張臉。

直到2006年,一個叫甯浩的新導演,要找高性價比的演員。他找到黃渤,讓他出演《瘋狂的石頭》。他更沒有想到,他竟因爲這個小角色火遍了大江南北。

雖然不是主角,但是全國觀衆第一次有很多人認識了黃渤,也記住了這張不帥氣的臉。然後,黃渤就成了大家認識的那個黃渤。

2009年,黃渤主演管虎執導的電影《鬥牛》,扮演一個負責看管共產黨留下奶牛的農民牛二。

2

真實,是人生最好的出演狀態

從默默無聞到家喻戶曉,黃渤的演員之路似乎並不曲折,這全賴他有一大砝碼。在甯浩看來,黃渤的特質在於“真實”。

甯浩曾在接受《南方人物週刊》採訪時提到:

“我覺得他身上有那種難得的真實。其實這在演藝行業還挺少見的,就是從裏到外透着的那種真實感。他有一種與生活、與現實特別有關的東西,我覺得那個東西特別珍貴。”

從默默無聞的小配角到全國人民都認識的大明星,黃渤是個始終知道自己該幹什麼的演員。就像他26歲知道自己該上科班一樣,成名後的黃渤也去參演了話劇《活着》。

話劇舞臺纔是最磨練人演技的舞臺,不僅門檻高,演起來也最累,需要長時間的聯排和巡演,對演員來說既是考驗,也是提升業務能力的機會。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話劇沒有後期剪輯、沒有PS、沒有配音、也沒有具體道具可以比擬,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真實的狀態來出演。

而黃渤選擇話劇《活着》一演就是三十場,甚至有些媒體甚至說黃渤的“富貴”無人取代。

對這個擔負最大痛苦,卻依舊孤獨活着的小角色,黃渤處理出了自己骨子裏的倔和對希望的堅持。

最後一無所有,依舊坐田埂邊,和路人說着過去,不時會笑。黃昏裏貧瘠的脊背焦黑,歸家之時,孑然一身,哼唱着老去的歌。

這個福貴,也是黃渤的影子。

2012,他的全盛時期,黃渤卻跑去幹這磨人又奔波還來錢慢的話劇活,也是他修煉和嘗試的一個證明了。《活着》攬下了2013年“壹戲劇大賞”的年度大戲、年度最佳導演、年度最佳男主角三項大獎。

黃渤自稱有服務性人格,讓媒體有的寫,讓觀衆有的笑,大家都快樂地把活幹了。他比以前任何一個階段,都明白觀衆的意義。而觀衆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明白黃渤的意義。

不得不說,有時候真實感纔是一個演員最佳的表達方式,而話劇就是演員表達真實感最好的場地。

3

戲裏戲外,都有好戲上演

北京人藝演員何冰老師曾經說:

話劇是“演員和觀衆說好了一起在這兩個鐘頭裏做的一場夢”,話劇不像魔術,魔術的要點是“看,我做了什麼,你不知道吧”,話劇是“來,我做點什麼,你感受到了嗎”。

正是這種現場感一再吸引着觀衆。

對藝術的習得越深入,人們對藝術的感知力會越細緻。一部非常火的電影仍然會有人不喜歡,再小衆的藝術也會有擁躉,話劇恰好正在兩者之間取得了最大公約數,既相對小衆,又有足夠多癡迷的人羣。話劇愛好者也會以此爲榮,

“我喜歡什麼,我追求什麼,我認同什麼”,這就是他們願意凸顯的價值觀。

真實感也是恰是話劇最富迷人魅力之處,所以纔會有越來越多的話劇愛好者慕名前來參加一年一度的烏鎮話劇節,一起趕赴這場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燈光與聲音的耳目盛宴。

烏鎮戲劇節由特邀劇目、青年競演、古鎮嘉年華、小鎮對話(論壇、峯會、工作坊、朗讀會、展覽)等單元組成,無論是歐美的無聲默劇,還是搞笑輕鬆的喜劇話劇,你都能在這選擇繁多的戲劇節裏找到你的最愛。

以擁有1300年曆史的烏鎮爲舞臺,共邀全球戲劇愛好者和生活夢想家來到美麗的烏鎮體驗心靈的狂歡。每年二十多部國內外特邀劇目,經典力作,展現戲劇藝術的無窮魅力;十餘部青年競演,擂臺奔走,展開年輕生命力的激情角逐;上千場古鎮嘉年華,五光十色,開啓前所未有的大衆狂歡;小鎮對話攜手戲劇峯會,字字珠璣,聆聽大師的思想火花。

戲劇的魅力在於它的劇場性,沒進過劇場的人都應該去嘗試一下。

近距離感受了解別人的文化、思想,是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眼界的開闊,會讓你對世界和生活有新的認識和感觸。

而烏鎮戲劇節的另外一重驚喜是一定會在街頭偶遇的古鎮嘉年華。他們遍佈街頭巷尾,隨處可見,讓你從沉浸話劇中走出了之後,看到外面的世界又有那麼一點不真實。

也許這就是生活,無論是戲裏戲外,都能遇上一出好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