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韓培(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地球人探索星辰大海的夢想從未停歇,在地外空間建造行星基地是我們探索、勘測更廣闊的地外空間的墊腳石。中國國家航天局、美國宇航局(NASA)、歐洲航天局(ESA)都計劃着在未來數十年內建造月球基地。

在月球上建設基地分兩步:一、準備建築原材料;二、將建築材料組建成基地。

看上去很簡單,但是月球不比地球,環境惡劣:強輻射、極端高溫,甚至可能會時不時掉下一顆隕石,想存活必須得建個強大的堡壘。在地球上建造一個基地尚且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更何況是在環境惡劣的月球上。

在月球上建基地,人力問題怎麼解決?

以目前的人類技術,將一個人送上月球,容易,但是要將一大批人送上月球,則不簡單,並且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

人手不足的問題,有沒有高科技解決方案呢?

有的!3D打印技術。

3D打印是增材製造的俗稱,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爲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

那麼3D打印技術建造房子可行嗎?

可行,而且麼3D打印技術已經實現了商業化。中國蘇州工業園區一棟面積達1100平方米的別墅創造了全球首個帶內裝外裝一體化3D打印的紀錄

3D打印不僅高度自動化,節省人力,還支持遠程操控,從理論上來說完全可以在航天員到達月球之前先發射3D打印機並製造工具以及基礎設施。

目前,多國已經提出用3D打印在月球上建造基地的想法。比如,ESA就提出用3D打印的方法混合月球表面的浮塵、水等來建造月面建築。俄羅斯也計劃使用月球塵埃或風化層作爲原料,利用3D打印技術建造一個月球基地。

技術問題得到解決,我們再來說說材料問題。

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建造離不開建築材料,那麼問題來了:建築材料怎麼解決呢?

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建築材料的結構力學與地球上的不同,而且月球溫差極大,溫度的極端變化也會影響建築強度;更何況,月球上還有比地球上的地震更高頻的"月震",這使基地建造對建築原料的要求比較高。

基地建設原材料是否可以在月球上就地取材?

卡塔赫納理工大學(穆爾西亞)教授拉蒙•帕米斯解釋說:"要製造用於月球基地建造的聚合物,可以原位資源利用,利用月球表面的土壤(來自月球表面的鬆散物質)和一些地區冰中的水",

水是月球表面非常寶貴的資源,且不易獲得,月球上的水主要以氣態水和冰態水的形式存在。從已知的數據來看,到底有多少水冰,如今還是未知數。

即使水冰數量足夠多,要從-240℃左右、幾公里深、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坑中,將水冰加熱轉化成水,再收集利用也很難。比如,用什麼裝置加熱?加熱過程需要消耗多少能量?能源如何解決?運輸問題又如何解決?因此使用高需水量的建築材料幾乎是不可能的。

2014年有學者提出了一種用Sorel水泥(Sorel水泥,又稱之爲玻鎂板,是將氯化鎂、氧化鎂、水組合在一起生成的膠凝材料,具有凝結快、強度高、粘接力強、密度小、PH值低、可塑性強等優點),在月球表面施工的3D打印工藝。不幸的是,該方法需要大量的消耗品(化學品和水)才能生產粘合劑。

從地球上運水是否可行?

我們先來算算成本。從地球到太空運輸約0.45千克的成本約爲10,000美元,也就是七萬多人民幣。如果要運輸建造一座基地的水,成本無法想象。

所以研究人員想到了用航天員提供的原材料,例如尿液。

近日,歐洲研究人員發現,尿液中的尿素可以用作結構混凝土中的增塑劑。挪威、西班牙、荷蘭和意大利的科學家與ESA合作進行了幾次實驗,驗證尿素作爲增塑劑的潛力。研究發現,尿素能夠摻入混凝土中以軟化初始混合物,並使其在硬化之前更柔軟。

增塑劑是一種能減低高分子化合物玻璃化溫度和熔化溫度,改進膠層脆性,提高融熔流動性的化學物質。增塑劑添加到聚合物中,分佈在大分子鏈之間,能降低分子間作用力,使聚合物粘度降低,柔韌性增強。

一般混凝土的含水量越高,其流動性及加工性越好。但在混凝土有足夠的水分時,混凝土凝固後的強度和含水量恰成反比。因此若要混凝土有高強度,混凝土的水量不能過多,而增塑劑可以在不影響混凝土的加工性的條件下減少其含水量(因此稱爲減水劑)同時提升混凝土的強度

增塑劑主要有脂肪族二元酸酯類、苯二甲酸酯類(包括鄰苯二甲酸酯類、對苯二甲酸酯類)、苯多酸酯類、苯甲酸酯類、多元醇酯類、氯化烴類、環氧類、檸檬酸酯類、聚酯類等多種。目前世界上已經研製和生產了上千種增塑劑,應用較多的有300~400種,我國生產的塑化劑約有100~110種。用於建築的混凝土用的增塑劑主要是聚羧酸系化合物。

在奧斯福德大學學院(挪威),研究人員使用ESA開發的類似於月球岩石的材料,分別加入尿素和各種增塑劑,再使用3D打印機制造了各種"泥漿"圓筒,打印出各種基建樣本,並比較它們的效果。實驗結果表明,摻有尿素的樣品形狀幾乎保持穩定,即使加熱到80攝氏度,甚至在模擬月球上8次凍融循環後,測試樣品的塑性甚至會增強。

利用尿液建造月球基地,是不是很神奇?

畢竟,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各種能利用的都是寶貴的資源啊。未來我國月球基地的建造也少不了要原位資源利用,屆時各種黑科技都要七十二般武藝樣樣亮出來,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參考文獻:

Shima Pilehvar et al, Utilization of urea as an accessible superplasticizer on the moon for lunar geopolymer mixture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DOI: 10.1016/j.jclepro.2019.119177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中國科普博覽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