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孫中山和袁世凱談判,如果溥儀皇帝退位,那麼就擁立他袁世凱爲大總統。而且溥儀這個退位皇帝依然稱孤道寡,封官賜諡,仍保持帝王氣派,與民國政府分庭抗禮。

歷史上溥儀雖然退位了,但依然還是具備十分大的影響力。歷史上武昌起義爆發後,袁世凱通過一系列的手段,成功的總覽了整個政府的大權,袁世凱大權在握後直接對起義軍開戰。南北內戰爆發後,華南地區各省紛紛宣佈脫離清朝中央,但當時清朝依然控制着北方數個省份。後來孫中山眼見和袁世凱死磕並沒有什麼意義。
所以孫中山和袁世凱談判,如果溥儀皇帝退位,那麼就擁立他袁世凱爲大總統。這個提議上袁世凱頗爲心動。所以袁世凱一邊威逼利誘溥儀退位,另一方面又不斷和孫中山談條件,這些條件除了南北之間的軍權和政權之外,還有關於溥儀退位後的待遇問題。
經過數輪談判之後,雙方正式達成了和談協議,而關於溥儀退位待遇的協議被稱爲《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之條件》簡稱《清室優待條件》。條約中規定“溥儀退位後暫居官中,日後移居頤和園;溥儀仍可以用皇帝尊號,民國政府以外國君主之禮相待;每年提供400萬兩的費用;特別保護皇傢俬有財產等等。”
與其說溥儀退位了,還不如說是溥儀換了另一種形式當皇帝。只是名義上的取消了皇帝,但實際上皇帝依舊存在。而且袁世凱感激舊主,所以他也十分的支持溥儀,仍然對溥儀表示效忠。這就造成了當時民國總統和京城皇帝並存了鬧劇。而且溥儀這個退位皇帝依然稱孤道寡,封官賜諡,仍保持帝王氣派,與民國政府分庭抗禮。
溥儀退位後所以起義軍雖然是一劑強心針,但事實上革命並不徹底,或者說是孫中山退讓妥協了。清朝的帝制雖然被廢除,但對於現狀並沒有太大的改變。皇帝溥儀以及原來的皇室大臣等卻仍然安然無恙地居住在皇宮裏。在皇宮紫禁城內生活期間,溥儀仍舊發佈“上諭”,仍用宣統年號紀年,遺老遺少仍行跪拜大禮。宮內依然還保有內務府、宗人府和慎刑司等機構,故臣贈諡,不改衣冠,觸犯王法者由慎刑司處治。
所以,當時的紫禁城儼然成爲“國中之國”。可見清朝的皇帝的影響還留在很多人心中。甚至在民國六年,前清遺臣張勳以調解段祺瑞代表的國務院與黎元洪代表的總統府之間的矛盾爲名,率定武軍4000人入京,把黎元洪趕下臺。宣佈復辟,擁護溥儀重新繼位。但此時溥儀的復辟只有十幾天,年僅十二歲的溥儀再次被迫退位。
溥儀的特殊地位和復辟的影響深深地刺激到了直係軍閥馮玉祥。馮玉祥意識到,溥儀一天存在於紫禁城中,人民心中的皇權意識就一天不會散去,革命就永遠無法成功。舊勢力會一直和他們對着幹。
所以馮玉祥在1924年11月5日,強行派兵進入紫禁城逼溥儀限時離開皇宮並獲得大量宮中財物。經馮玉祥這麼不按常理出牌的一鬧,溥儀的影響力確實下降了很多。但支持者依舊不少,這其中還包括了野心勃勃的日本人。在1925年時期,溥儀與清朝遺老遺少以及張作霖、段祺瑞、吳佩孚等人還在謀劃“復號還宮”,再次復辟。但結果卻無疾而終。
隨着溥儀年紀的增長,他內心也越來越躁動,也更加意識到了權力的好處。所以想要再次恢復他皇帝的念頭也越來越強。日本人此時抓住計劃忽悠溥儀,讓他最新國家的皇帝,溥儀心動了,果斷接受了日本人的“善意”。不久後溥儀就動身去了東北,也由此走上了漢奸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