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算是中國文化的源頭經典《周易》中,對婚姻的關係記載也只從陰陽相互化育的角度泛泛而談,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答這個問題。關於這一點,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倒是也有類似的看法,也就是說,中國文化也看到了男人在家庭中的主導權這一點,但是,中國文化卻忽視了女人是家庭中的幫助者這一點,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對婚姻的意義和目的的看法,儘管也看到了繁衍後代,生生不息這一點,但卻並沒有指出婚姻的終極目的。

大家好。在上一期文章中,我們從“稱謂”的角度,談了中華文化的一些特徵。

在今天的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從婚姻的角度來談論中西文化的不同之處。

關於婚姻問題,可以說是一個幾乎人人似乎都懂,但又似乎是一個似懂非懂的問題。

關於婚姻問題,我們分如下幾個方面來討論,並分析東西方文化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首先,婚姻是如何起源的?也就是說,人類社會爲什麼需要婚姻?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相信,幾乎很少有人認真深入的思考過。大家都覺得,婚姻這麼簡單的問題,就和穿衣喫飯一樣簡單,居然還需要去思考嗎?其實,如果我們不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那麼,我們就不會具備真正的對婚姻的正確認識,從而,我們也就很難應對婚姻中出現的問題。

關於婚姻的起源這個問題,其實,在人類的歷史文獻中,除了《聖經》當中有明確記載之外,其他人類文獻中幾乎都沒有任何的記載。就算是中國文化的源頭經典《周易》中,對婚姻的關係記載也只從陰陽相互化育的角度泛泛而談,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答這個問題。因爲,如果從陰陽化育的角度來說的話,那麼一切動物都需要陰陽化育,但是爲什麼就只有在人類社會中,纔會有明確的婚姻關係呢?很顯然,《周易》裏面的答案,並不能令人滿意。

而在《聖經》中,明確記載,上帝創造了亞當之後,看到亞當需要一個“幫助者”,所以,就給他造了一個夏娃,而造夏娃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夏娃來幫助亞當。但是,在這之前,還有一段很有趣的記載,那就是,當上帝把所創造的各類動物帶到亞當面前,讓亞當給這些動物命名的時候,亞當卻在這過程中,沒有發現一個動物可以當他的妻子。所以,後來,上帝才讓亞當睡去,然後,取了一根亞當的肋骨,然後造了夏娃,然後,更加奇妙的是,當亞當看到夏娃後,就情不自禁的說了一句“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亞當對夏娃說的這句話,可以說是人類最簡短但卻是最偉大的愛情詩歌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從經典記載來說,只有《聖經》當中明確記載了婚姻的起源問題。而伴隨而來的,就是由此產生了一系列其他的問題。那就是婚姻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第二,婚姻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根據聖經的記載,婚姻的意義和目的是爲了榮耀上帝,因爲男人女人都是上帝所造的。並且,告訴他們,要生養衆多,遍滿全地,治理全地。同時,男人是妻子的頭,女人是丈夫的幫助者。也就是說,在婚姻關係當中,男人是家裏面的頭兒,因此,妻子要聽從頭兒的,但同時,丈夫又要保養顧惜自己的妻子。在這樣的關係中,並不存在男女不平等的問題,而是一個在婚姻家庭中男女的秩序問題。

關於這一點,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倒是也有類似的看法,也就是說,中國文化也看到了男人在家庭中的主導權這一點,但是,中國文化卻忽視了女人是家庭中的幫助者這一點,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對婚姻的意義和目的的看法,儘管也看到了繁衍後代,生生不息這一點,但卻並沒有指出婚姻的終極目的。也就是說,在婚姻關係當中,繁衍後代,只是婚姻關係的一個部分內容,而不是婚姻關係的終極目的,婚姻關係的終極目的,按照聖經的記載,就是爲了榮耀上帝。也就說,在婚姻關係當中,男人要越來越有愛心,要敬虔,要聖潔,而女人則要尊重丈夫,順服丈夫,做好一個幫助者,從而在婚姻關係當中,讓兩個人越來越具有上帝的品格,從而在婚姻關係當中,彰顯出上帝的榮耀來。

第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東西方對婚姻觀念的不同解讀,造成中西方文化在婚姻關係方面的根本不同。

(1)由於西方文化深受基督教文化影響,所以,他們在婚姻關係上,更加重視家庭關係,更加重視夫妻關係。但是,中國文化,則受世俗影響,對婚姻關係看的很淡,所以,這就造成了國人在婚姻關係方面更加隨便,簡單來說,就是更容易出軌,更容易對婚姻不忠。在今天的中國,這個問題更加嚴重。

(2)由於基督教文化強調,人結婚後要離開父母,夫妻要獨自獨立生活,所以,他們很看重婚姻關係的這種獨立性,並且,他們也更願意承擔夫妻的撫養孩子的責任。但是,在中國文化中,很多人結了婚後,還依然無法和自己的父母做到獨立生活,並且還把孩子交給老人來撫養。更有嚴重的,甚至在婚後還讓自己的婚姻關係受到來自父母的嚴重干擾。

(3)由於西方文化強調婚姻的神聖性,所以,離婚對他們而言,幾乎是很難的一件事情,但是,在中國人的文化中,不發達了還好,一旦發達了,要麼就是換老婆,要麼就是找小三。中國人的這種婚姻觀念,在西方文化看來,就是犯罪,就是飯淫亂罪,要受到上帝的懲罰。但是,在中國人心目中,在外面有其他老婆,居然是一個人成功的標誌。

(4)由於西方文化同樣強調婚姻是上帝的旨意,所以,他們在婚姻中,更看中彼此是否相愛,也就是說更看中人本身,但是,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更強調社會和家庭因素,也就是更強調所謂的門當戶對,而這種門當戶對,嚴格來說,更多是基於一種物質主義的考慮,而不是愛情的考慮。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在中西文化中,整個的文化氛圍對婚姻的認識,有本質上的不同,而這種本質上的不同,也就造成了東西方文化很難認可對方,也很難彼此融合。很簡單的道理,比如持守婚姻關係當中的聖潔,不出軌這一點,在西方人看來,這是美德,是持守上帝的誡命。但是在中國人看來,這就是傻瓜一個。這就是本質上的不同。

也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中華文明要說在未來可以引領世界,就是一個笑話,同時,這種文化,也很難得到西方文明世界的尊重和欣賞,因爲,一個單純以滿足世俗要求的文化,很難有真正的高理想可以引導人類的前進步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