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這個春招季,中央民族大學2020屆畢業生許婉雨有點“手忙腳亂”。按照預想,她應當在春節後回到北京,奔波在學校的宣講會和各大公司的面試場之間。然而,疫情的暴發打亂了計劃。 這也是今年874萬畢業生普遍面臨的問題。爲了確保春招順利進行,社會各界紛紛藉助互聯網,將線下招聘搬到了雲端。線上招聘既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又避免了聚集帶來的風險,正日益成爲這個春招季的主流求職方式。 那麼,線上招聘實行以來,效果如何?還存在哪些難題,又該如何破解?記者從畢業生、高校、用人單位三方面展開了調查。 畢業壓力加劇擇業焦慮、在線面試體驗欠佳 春節以來,許婉雨在網上投遞的簡歷已有一百多份,但收到回應、進入面試環節的卻只有個位數。“真挺焦慮的。”談及這段時間的狀態,許婉雨告訴記者,“沒法回學校,一邊在網上投簡歷、參加面試,一邊還得遠程和導師溝通畢業論文,壓力一直堆着”。 面臨擇業和畢業的雙重壓力,這恐怕是這屆畢業生在春招季共同面臨的困境。北京某高校博士應屆畢業生杜雪也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畢業論文寫作和求職的時間線被打亂了,再加上線上招聘這種新形式的出現,“這次春招對應聘者的心理素質和應對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那麼,將線下招聘搬到線上,畢業生們的體驗到底如何? “說實話,線上面試不是很方便。”許婉雨告訴記者,在她參加的七八場面試中,就至少下載了三款以上軟件。此外,她還提到,受網絡狀態影響,面試可能出現畫面、聲音卡頓的現象。 北京工商大學大四學生聶景雲在春招中也體驗了幾回“雲面試”,但她坦言自己更傾向於線下面試:“線下面試和麪試官距離更近一點,還能觀察他對你的反應。” “疫情增加了畢業生自身的就業困難,畢業事宜的不確定性、就業市場模式的調整、用人單位招聘方式的轉變等都會對畢業生就業心態、就業觀念產生消極影響,這些因素的疊加很容易讓畢業生出現迷茫、焦慮、煩躁等心理現象,進一步加劇畢業生就業困難。”廈門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主任高斌告訴記者。 西安工業大學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教師付園表示,根據學校前期的調研,畢業生在擇業中普遍存在焦慮的心態。此外,不適應線上面試的新形式、對網上海量招聘信息應接不暇,也是就業諮詢中畢業生常提到的問題。 “目前最關鍵的是要調整心態,對求職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要根據目前的就業形勢和國家提供的就業政策,及時調整求職方向。另外,充分利用網上的資源加強學習,提高線上求職的能力。”付園說。 “線上招聘其實要求大家有更明確的求職目標,因爲線上機會特別多,容易迷失到海量的信息裏。”智聯招聘校園及國際業務事業部高級總監齊放表示,“大家也要更加認真細心,提前熟悉和了解在線招聘的各個環節,比如提前安裝軟件、進行調試等,避免因爲軟件的技術問題影響招聘流程。” 崗位針對性不強、在線指導“隔層皮” 俗話說“金三銀四”,每年的3、4月份,都是人才招聘的黃金期,也是各大高校就業中心工作人員每年最爲忙碌的一段時間。 “疫情增加了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不確定因素,也給今年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帶來很大壓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招就處處長閆雷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往年在線下舉辦的專場宣講會、雙選會以及就業指導等工作,今年都“搬”到了線上。 線上招聘對高校而言效果如何?採訪中,多名高校就業工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統計數據上看,線上招聘會和雙選會給各所高校帶來的崗位數量,和往年同期相差不大。有的學校因爲增加了網上招聘會的頻次,崗位數量甚至還增加了。 這是否意味着在線招聘會能替代線下招聘?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武漢理工大學就業處處長石琳表示:“雖然說線上招聘可以讓學生足不出戶找工作,但每天翻閱上千家單位的信息,有效性可能並不如原來線下200家單位,進來走一圈更明確。” 除了招聘會,就業指導形式的變化也給高校帶來了挑戰。 “現在做就業指導工作,面臨新的挑戰,需要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積極應對。”做了近30年就業工作的湖北工業大學招就處處長夏星表示,“尤其是就業困難的學生羣體,面臨身心、學業、家庭等各種困難,通過遠程溝通跟當面做工作的效果肯定是有一定差別的。” 事實上,各大高校也已經開始探索更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做法。記者瞭解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設計了針對網絡遠程面試技巧的視頻課程;廈門大學則組織校內外的職業導師,以線上直播的形式,爲畢業生送上空中就業指導“大餐”。 對衆多高校而言,今年的就業工作是一次“摸着石頭過河”的嘗試,並沒有太多經驗可供參考。儘管如此,在過去幾個月的探索與實踐中,高斌仍沉澱下了一些思考:“首先要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挖掘就業崗位,這是基礎,也是關鍵環節;其次,要做好畢業生的思想引導,轉變就業觀念,幫助每個人儘快找到合適崗位;第三,提供精準指導服務,做好就業幫扶,尤其是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專業、有特殊情況羣體的幫扶兜底工作。” 溝通成本增加、考察效果受限 在疫情的倒逼下,用人單位紛紛啓用在線招聘。但實際效果怎麼樣? “我們今年在積極提供更多崗位的同時,全部開展在線招聘。線上接收簡歷情況非常踊躍,較往年增長了3倍左右。”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牛向春表示,在線招聘既提高了招聘的有效性,又降低了企業的工作成本。但她也有所顧慮:“和線下相比,在線招聘的溝通程度略有不足。” 這並不是少數企業的擔憂。立思辰大語文人力資源總監周文告訴記者,原先公司的招聘更多采取線下集中宣講、現場收取簡歷的模式,學生在現場遞交簡歷前,就能當面和HR進行溝通。“現在基本是在網上收了簡歷後點對點聯繫學生,雖然針對性更強,但溝通的成本相對也更高了。” 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校園關係負責人付丹丹表示,雖然公司從去年秋招起就採用了“線下+線上”面試的模式,但全面取消線下環節後,仍然帶來了一些挑戰。“面試官和同學們當面交流,親切感更多,互動也會相對更多。而在線上,同學們可能不太願意去表達,或者說的比較少,這可能會影響面試官對同學們的判斷。”付丹丹說。 “面對在線招聘的侷限性,企業應該探索更加高效有力的招聘方式,既要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企業,展示自身的優勢,又要通過多種有效的途徑招聘到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東北師範大學副校長王佔仁表示。 的確,疫情之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化解在線面試遠程溝通造成的侷限性,科學準確地遴選出所需人才,是每一家用人單位必須面對的考題。對此,一些企業和招聘平臺已經開始了嘗試。 付丹丹告訴記者,爲了提升候選人的線上面試體驗,快手多次對面試官進行了線上面試行爲規範的培訓。面試結束後,公司會對候選人的體驗進行調研,根據反饋更好地優化面試流程。此外,爲了提升在線招聘的科學性,除了在線筆試、面試外,還安排了在線測評的環節。 針對在線招聘存在溝通欠佳、互動不足的問題,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一些新興的互聯網平臺爲用人單位提供了可能的解決方案。如BOSS直聘平臺,爲用人單位搭建了與候選人一對一交流的窗口,招聘的前、中、後環節中,用人單位負責人都可以通過文字聊天、視頻面試等形式,確保與候選人充分溝通。快手App則藉助直播技術,把不少企業的宣講會搬進了直播間:通過“連麥”功能,“主播”不僅能與在線的同學答疑互動,還能實時進行模擬面試。這些互聯網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用人單位與候選人的溝通互動,對在線招聘中面試官準確考察候選人有積極作用。 (原題爲:《畢業生線上春招,哪些難題待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