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代的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曾说:“国朝刘石庵相国(刘墉)专讲魄力,王梦楼太守王文治则专取风神,故世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称。”他的书法初学董其昌,而后专工二王,旁及褚遂良、李邕、张即之等人,形成了自己萧疏秀媚的独特书风,当时论书者将他与梁同书并称,梁同书自认为在天分上不如他。

欢迎小朋友们查看信爷谈历史的早晨分享,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
王文治公元(1730-1802)年。字禹卿,好梦楼,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清乾隆年间进士,因其写字喜用长毫和青黑色的淡墨与他天然秀逸的书风有表里相成之妙。故有“淡墨探花”之称。
王文治自幼聪慧,九岁即能作文,年轻时就有诗名。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中探花,官至翰林侍读。后出任云南临安知府,因水土不服辞官。以后曾一度主持杭州崇文书院。七十三岁去世。
王文治曾自称:“我的诗和字,都是禅理。”他的书法初学董其昌,而后专工二王,旁及褚遂良、李邕、张即之等人,形成了自己萧疏秀媚的独特书风,当时论书者将他与梁同书并称,梁同书自认为在天分上不如他。
清代的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曾说:“国朝刘石庵相国(刘墉)专讲魄力,王梦楼太守王文治则专取风神,故世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称。
王文治一生酷爱旅游,足迹遍布滇中、江南、楚湘、关中、西北等地。所到之处,吟诗题字,自得其乐。年轻时曾跟随全魁、周煌出使琉球。他的翰墨极为当地人士喜爱,以致当时竟有“天下三梁(梁诗正、梁同书、梁𪩘),不及江南一王”的说法。乾隆下江南时,看到他写的钱塘僧寺碑,也大为叹赏。
乾隆以后,书者多以碑学为绳墨,评其书画轻佻薄艳。也有人认为他的书法稳逸温雅,骨格清奇。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非常感谢你们的观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