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當打之年》剛剛落幕,在最後的“歌王之戰”上,華晨宇憑藉《西門少年》、《哥譚》獲得觀衆超過半數以上的投票,成爲“歌手”節目以來第8位歌王。 這已經不是華晨宇第一次登上“歌手”的舞臺了。兩年前的《歌手2018》,華晨宇以“最年輕的補位歌手”的身份半路殺入節目,之後的競演排名一直穩定保持保持在前三,在當季的歌王之戰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離“歌王”稱號僅僅一步之遙。 2018年華晨宇在《歌手》舞臺 兩年後再度迴歸“歌手”舞臺,這一次的華晨宇,比七年前更加成熟,二年前更加穩重。 兩年前的選曲,大多十分張揚,而這次迴歸,他更多想要展現的,是他對音樂的理解:“新世界”三部曲、用人聲模仿壎,爲新冠肺炎患者、抑鬱症患者專門編寫的歌曲。這些,都是他帶給這個舞臺的記憶。 《降臨》現場 而在決賽結束,#華晨宇歌手冠軍#之後,關於“歌手決賽”劇本的聲音便出現,並位列各大熱搜榜的前位。 針對華晨宇的爭議,從他出道以來,一直就伴隨,我想說的是,爲什麼華晨宇奪得歌王時,大家爲什麼會去質疑“節目組保送華晨宇”,而非質疑節目組賽制設定上的嚴重漏洞? “聲入人心”男團現場 這一季《歌手當打之年》開播以來,奇襲賽制的加入,爲這個原本以“頂級音樂綜藝競技類節目”自居的招牌,逐步走下神壇。第一期黃霄雲與毛不易的PK,兩個不同曲風的較量,立馬揭露了這個賽制的嚴重bug。而到了決賽階段,節目組竟然仍將這個充滿bug的賽制保留,袁婭維和MASIA之間的PK,與第一場的那場充滿爭議的PK,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兩個不同曲風的衝擊,顯然快節奏的歌曲更勝一籌。 黃霄雲 而在第二輪的比賽中,節目組的神操作再次拉低了觀衆的下限。此前有歌手在抽取標籤的時候,就直言,拿到靠後的出場順序便能讓觀衆印象深刻。而第二輪的出場順序,竟直接安排排名最好的歌手最後出場,這樣的規則,直接拉開了票數差距。 李宇春幫唱華晨宇 不要吐槽什麼“《歌手》劇本”,“保送華晨宇”了,每一檔綜藝節目,爲了確保現場在節目組的控制範圍內,都會有一定的劇本安排。6年前鄧紫棋遺憾落敗,5年前孫楠的退賽並不只是“照顧後輩歌手”這麼簡單,難道這些,就沒有劇本了麼? 鄧紫棋《我是歌手第二季》現場 這一季的“歌手”,無論是加入“奇襲賽制”,去掉原創歌曲數目限制,還是在賽制上的種種改動,打破了我們可以接受的那個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天網易雲音樂公佈的《歌手當打之年》歌曲成績單中,TOP10的作品,華晨宇擁有5首,周深3首,另外的兩首,分別是毛不易被淘汰時的《一葷一素》,以及劉柏辛奇襲華晨宇失敗是的《Manta》。除了華晨宇和周深在線之外,剩下的2位,都是早早因爲“奇襲”出局的歌手。 劉柏辛《Manta》現場

所以,《歌手當打之年》究竟給我們留下了什麼呢?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