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爲唐僖宗駐守咸陽,那麼黃巢兵敗撤退走的基本還是老路子,從藍田輾轉商南撤回到山東,所以,黃巢幾乎沒有機會接觸到咸陽西北方向的乾陵,如此一來“黃巢溝”的傳說似乎有點不攻自破的道理。乾陵海拔高,早晚溫差大,因此黃巢溝的柿子肉厚汁甜,軟糯可口。

歡迎小朋友們查看小凡談歷史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遊之所見,情之所依,歡迎來到“旅遊中學歷史”,在旅遊中感知世界,在感知中探尋萬物,一起體驗出行中那些放不下的情懷。
乾陵西側山峯腳下有一道四季風景如畫的山溝,當地人在此世代生息,口口相傳,叫它“黃巢溝”。據說唐農民軍黃巢起義,因糧餉籌集困難,便打起了唐高宗李治的皇陵——乾陵的主意,號稱動用四十萬大軍挖墳掘墓,真可謂聲勢浩大,實爲亙古盜墓者中的“霸盜總裁”。
那麼,黃巢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他到底有沒有揮師乾陵,大張旗鼓地挖墳掘墓呢?大家先了解一下黃巢的簡歷,他雖出身寒門,但通文墨,少有詩才,只是科舉屢試不爽。“黃王起兵,本爲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黃巢起義宗旨是爲老百姓,所以在大軍挺進時,他做到了寬待百姓和儒生,這樣的人應該不會成爲盜墓摸金的宵小之輩吧!
如果上面講的這些不能證明他沒有盜過乾陵的話,我們看看黃巢的行兵簡史。唐.鹹通十四年,關東大旱,次年王仙芝起義,黃巢附之,他們從山東攻進河南,后王仙芝身死,黃巢會師安徽亳州,輾轉江西、江蘇、廣州,後入湖北,進而攻陷臨潼關,進駐長安,唐僖宗就此退居咸陽。黃巢住進太清宮便登基稱帝,建國“大齊”,可惜根基不穩,只做了短短兩年皇帝,便被唐僖宗復辟。因爲唐僖宗駐守咸陽,那麼黃巢兵敗撤退走的基本還是老路子,從藍田輾轉商南撤回到山東,所以,黃巢幾乎沒有機會接觸到咸陽西北方向的乾陵,如此一來“黃巢溝”的傳說似乎有點不攻自破的道理。
那麼,千百年來當地人對於“黃巢溝”的傳說,難道真的是空穴來風。大家都知道,乾陵多次被盜墓賊侵擾,但好在乾陵陵墓設計精妙複雜,他們都沒有得逞。歷史上確有其人的還有另外兩人,一個是五代十國“盜聖”溫韜,一個是陝西軍閥孫連仲,他們也曾大動干戈想要盜掘乾陵,那爲什麼乾陵西溝不叫“溫韜溝”或者“連仲溝”呢?原因大概只有一個,那就是黃巢盜李唐江山,唐僖宗復辟後爲讓後世子孫銘記教訓將乾陵西溝命名“黃巢溝”,讓黃巢盜國之名傳諭後世。又或者將黃巢之名落於乾陵,爲先祖負荊請罪,也未可知。
黃巢溝四季風景宜人,因此乾縣也稱它爲“情人谷“。春天的“黃巢溝”三四月份桃杏滿枝,遠遠望去如煙似霞,美不勝收。進入五月份,山上的黃金樹和槐樹相繼花開,山谷間鳥鳴翠屏,花容相映,香氣四溢,走在山谷間令人心情愉悅,很多喜歡拍照的遊人,常在這裏採風。
夏季的黃巢溝,綠樹成蔭,鳥鳴重唱,是大家放鬆身心,避暑觀景的好地方。不過黃巢溝處於關中苔原,地形溝壑不平,溝中植被生長緩慢,谷中地形崎嶇難行,不建議入谷賞玩,既保護植被,也能保護自己。黃草溝杏林到了夏季,滿樹枝黃橙橙的杏子,酸甜可口,令人脣齒回甘。
秋天,天高氣爽,黃巢溝的黃金槐很是應景,黃燦燦的外衣襯托的山谷更加俏麗可人,這時候氣溫在15-25°之間,清爽舒適,攜孩子一起賞秋色,放風箏是再好不過的了。黃巢溝還有一寶就是柿子,溝中的柿子到了深秋,霜林盡染,紅遍山坡,亦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冬天柿子樹上的葉子凋零,只剩下紅彤彤的柿子掛滿枝頭,讓人喜不自持,愛的挪不開眼睛。乾陵海拔高,早晚溫差大,因此黃巢溝的柿子肉厚汁甜,軟糯可口。關中有句話這麼說:“黃巢溝的柿子,紅了溝,紅了岸,咬一口,淌一手”,說到這裏,你有沒有想嘗一口的衝動呢?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一樣的旅遊,不一樣的視角,旅遊不只是簡單的眼觀,重要的是用心體會歷史和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美好和輝煌見證。旅遊大觀園,文化新體驗,感謝閱讀,歡迎關注,留言評論,互動交流。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