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一起,並稱爲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在這個古老的節日中,人們喫糉子、賽龍舟、飲雄黃,這些習俗體現了中華文化中深邃豐厚的內涵。其中掛艾葉菖蒲的習俗中,還蘊含了一個有意思的傳說,這個故事與唐末黃巢起義有着密切的關係。

公元878年,起義軍首領黃巢發動民變,從山東沂州出發,一路直取中原。當起義軍到達中原地區時,正好時至端午佳節。當地官員爲了牽制起義軍,使其失去民心,不斷放出風聲說“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使得百姓懼怕不已,紛紛逃離家園上山避難。

黃巢軍隊到達城中後,發現家家戶戶空無一人,便派遣前鋒謀士前去查探。謀士於是打扮成平民百姓的模樣到處探訪,終於在一條小路上遇見了一位慌慌張張逃命的婦人。

謀士觀察了一會兒,見那婦人手上抱着大一些的孩子,而看起來纔剛剛學會走路的小兒子卻被落在了後頭,心中疑惑,便走上前攔住婦人加以詢問。原來婦人手上抱着的是嫂子的遺孤,後頭走路的是她自己的兒子,嫂嫂臨終託孤,她不能辜負親人的期盼。黃巢軍到處殺人,她若只能保一個,說什麼也要保住嫂子的孩子。

謀士聽了,頗爲感動的同時心生一計,便告訴婦人:“你危難之中行忠義之事,已破黃巢之刀,黃巢已無法取你人頭,其實你只需在家門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義之家,黃巢便無奈你何。”婦人大喜,連忙拜謝,抬起頭時謀士卻已不見了。

婦人以爲遇到了神仙指點,不敢耽擱,連忙跑回家中,沿途還大聲告知逃難的百姓在門口插上艾草就可以避免被殺。婦人生性溫厚良善,是十里八鄉有名的善人,她的話大家都深信不疑,於是紛紛效法在門口掛上了艾草避災。

實際上,謀士只是爲了給黃巢樹立一個講仁義的形象,以此破除官府謠言,收攏民心。在指點婦人過後,他就跳上樹隱藏了起來,隨後一路跟隨查看情況,發現效果頗佳後方才滿意離去。

後來黃巢軍入城,看見掛艾草的人家果然將其放過,隨行的軍醫還會爲民衆看病問診。從此端午掛艾草的傳統就這樣一代代傳承了下來,一是爲了避災,二是告訴人們,多行善積德、多做忠義之舉,如此可得福報。

其實這個傳說只是掛艾草故事的其中之一,南北朝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還有記載:“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爲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意思就是說艾草可以驅邪,做成人形懸掛在門上還有避毒的作用。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很多節日都會和民間傳說聯繫起來,這些故事有趣又生動,還蘊含着人生的智慧與美好的期盼。我們在享受節日帶來的閒適假期時,也不要忘記其中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些非物質文化是先人留給後世無比珍貴的寶藏,應該繼續傳承與弘揚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