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人生有一個很重要的追求,就是我們必須要從苦難中解脫出來,從煩惱中解脫出來。那如何才能解決苦惱呢?比如,有一個人以背煤炭爲生,生活非常艱苦。他每背一擔賺2元錢,一般每天能背5擔,只賺10元錢,而且回到家後會很勞累。但是如果我們付給他100元錢,雖然他回到家後也會很累,但是臉上的笑容會很燦爛,還會很高興的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意外收穫。

菩提佛學:苦樂是假象,價值纔是真相

那這個世界到底是苦還是樂?痛苦或者不痛苦,都取決於所做的事情有沒有價值。所有人感覺到苦,是因爲生命中沒有價值。只要把生命定位成追求價值,再苦、再累都會很開心。如果那個人背一次煤炭只賺1元錢,那他可能背4次就會走不動了;但如果他背一次煤炭能賺200元,他可能背7、8次都還會有力氣。因爲他在用錢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生活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一般孩子小的時候,經常會尿牀,把媽媽半夜折騰的睡不着。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媽媽就不會覺得辛苦;但如果是別人的孩子,她就不會心甘情願。爲什麼感覺不同呢?答案還是那兩個字,價值!再比如,一位母親帶孩子很辛苦,如果孩子長大後成才了,即使她和別人說她撫養孩子長大有多麼不容易,她的心裏會感覺美滋滋的,因爲她會覺得過去的付出有價值;如果孩子不成才,她就會很痛苦,因爲她會覺得過去的付出沒有價值。

所以苦樂是假象,價值纔是真相。人的一生如果認不清什麼是真相,什麼是假象,就會很悲慘,因爲他會繼續沉浸在苦難中無法解脫。

想想光明和黑暗,如果我們把燈關掉,一點光都看不見,是什麼感覺?如果我們再把燈打開,又是什麼感覺?爲什麼關燈和開燈給我們的感覺差別很大?關燈的時候,房子的東西少了嗎?連一粒灰塵都沒少;開燈的時候,房間的東西多了嗎?連一粒灰塵都沒有多。人生就是這樣,即使一切其它因素都一樣,活在黑暗的地方還是活在光明的地方,區別非常大。

過去我們認爲要把財產都捐完纔是好人,或者財產很多就是好人,其實這和財產的多少沒有關係。就像我們在房間裏的感覺,和房間裏有多少東西沒有關係,只和房間的黑暗和光明有關係。因此,讓我們的生命亮起來十分重要。在黑暗中,怎麼做都充滿問題、痛苦和災難。尤其房間裏的東西越多,在黑暗中我們遇到的障礙就越多,遇到的問題就越多。同樣的道理,我們在黑暗中,擁有的金錢、地位、物質、學問等越多,就越危險、越可怕。

我們人生的重點在哪裏?重點不是讓房間裏多很多鑽石,很多繪畫,很多傢俱,而是要先讓房間裏亮起來。當房間明亮之後,增加什麼都對,都有用。所以,人生不進入光明,苦難就會永久跟隨。我們明白這個念頭後,整個生命就活在光明中了。如果我們活在光明中,做什麼都是對的;如果我們活在黑暗中,做什麼都是錯的。所以關於如何判斷人生的對錯,我總結了一句話:在黑暗中,一切全錯;在光明中,一切全對。

傳播善文功德無量,感謝所有信徒關注轉發評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