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楓竹溪雨

1

“你進不進去?!”你給我進去!”只見那個奶奶一邊吼,一邊掐着孫女的小胳膊。小姑娘哭的悽慘,眼淚連連地盯着舞蹈教室,死活不肯向前邁一步。可是身旁的奶奶並不肯罷休,仍不斷的催促孩子,一邊掐一邊吼,“你趕快給我進去!”。

念大學時,我曾到一家兒童藝術學校做兼職老師,主要負責給課堂做點名考勤。那天我正站在一旁,剛好看到了讓我目瞪口呆的一幕,那個小孩與其說是小姑娘不如說是小娃娃,事後問過知道,原來才2歲。

後來站在我旁邊負責學校招生的老師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上前來拉開這位奶奶說道,“孩子不願意學,就不要勉強。她還很小,興趣是很重要的。”奶奶撇了老師一眼,又對着小娃娃說,“回家讓你媽修理你,學舞蹈的錢都交了,真是浪費。”說罷,拽着孩子就轉身走了。

真是讓人唏噓的一幕,這個小娃娃不知在家長逼迫學習特長的成長環境下,還得挨多少打罵。

2

那個藝術學校不算太大,上下一共10多個教室。分設了5個課程,有舞蹈、跆拳道、小主持人、繪畫和英語。前來上課的孩子從2歲半到15歲不等。每當週六週日,學校就會變得很是熱鬧,人潮湧動。家長們都帶着自己的心肝寶貝來藝術學校上課。

舞蹈教室中央,一個嚴格的舞蹈老師正在呵斥孩子們舞蹈動作不規範,她的聲音迴盪在空曠的教室裏。小天鵝們正神情緊張地隨着音樂舞蹈着,生怕有一點錯誤。教室另一側,一排排家長坐在那,神情期盼。

又到了劈叉壓腿環節。孩子們正雙腿劈叉,賣力的往下壓。舞蹈老師按照孩子們的位置順序,挨個幫助壓腿。有的老師用雙手壓住孩子的肩膀往下壓,有的則是半坐在孩子的肩膀上。在這個過程中,好多孩子都哭了。有的孩子是默默流淚,然後悄悄擦去了淚水,而她的媽媽坐在後排也悄悄將淚水拭去;有的則是大聲喊疼說,老師你輕點;有的更是直接哇哇大哭然後回頭喊媽媽,被孩子喊到的那個媽媽,回女兒一個嚴厲的眼神,示意讓她堅持下去。

我在那個藝術學校工作1年,看到了好多形形色色的家長帶着孩子前來學習,好多家長與其說帶着孩子來學,不如說是帶着自己的期望來學。她們看着舞蹈老師、看着演講老師在臺前授課,那炙熱期望的雙眼中有着無法言表的期待之情,但她卻忽略了站在一旁左顧右盼又或低頭不語的孩子。

3

我的小侄女才10歲,一到假期比上學的時候更加忙碌。某天我到表姐家做客,看她在練書法,於是湊上前去看。才10歲的小侄女,竟寫的一手好書法,我在驚歎之餘,便好奇地和她聊了起來。

“雯雯,你假期在家都幹什麼,主要練書法嗎?”

“纔不是呢,我太忙了,有好多特長班要去。”

“不是放假嗎,還上什麼課?”

“這個假期媽媽又給我報了寫作、英語、珠心算、小主持人、游泳和聲樂。”

“啊?!我的天!你一下子學這麼多,能學過來嗎?”

“雖然我以前已經學了繪畫、書法、鋼琴,但媽媽說光會這些還不夠,其他小朋友有的都會了,我也要會,不能落下。我上午學寫作和英語,下午學珠心算和小主持人。週六聲樂週日游泳,其他時間寫作業。”

小侄女滿滿當當的假期安排,讓我咋舌。現在的小孩簡直太累了,哪有空玩耍。遙想當年,我的表妹也是學了很多的特長班,我們幾個姐妹過節在家相聚時,每次都是遲遲不見她的人影,小姨說她有課要學。好不容易上課回來,我們都在一旁玩耍,過家家,躲貓貓,而表妹卻老老實實在一旁寫藝術課老師佈置的作業。

表妹雖然不是特別活潑,但也不是一個內向的人,聽小姨說她爲了節省時間連睡覺都不脫衣服。後來覺得她變得性格特別內向,不喜歡說話,家庭聚會時也是少言寡語。

4

看着眼前的小侄女,我生怕她變成第二個表妹,於是勸姐姐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可姐姐總說不想讓她輸在起跑線上,不學特長會被別的小朋友落下。

這樣的回答,我想表姐也不能免俗的掉入瞭望子成龍的怪圈裏。可又有誰知道人生的起跑線到底在哪裏?何爲起跑線?何爲終點?

我想,作爲家長還是要放平心態,尤其在學習特長方面,切莫和他人攀比。

學習特長究其根源,要把握三點:

第一,因材施教。

自己的孩子自己最瞭解,適合學什麼特長,不適合學什麼特長,家長應當清楚。

孩子明明骨骼較硬不適合學習舞蹈,硬生生讓孩子去堅持學習,想必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孩子明明五音不全,非讓孩子去學習鋼琴,事倍功半,苦了孩子也煩惱了家長。

要選擇適合孩子自身特點的特長,而不是選擇家長想學、覺得有意思的特長,也不是滿足家長的需求,更不是完成家長潛意識中未完成的心願。

第二,對於孩子學習特長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

如果你只是想給孩子培養一個可以自得其樂的特長而非日後在某項特長領域的佼佼者,可以分階段的根據孩子的特點及課程的實用性,做一個大致的規劃。

例如,3歲到5歲學習1-2個特長。其中還可以加1項以娛樂性質爲主的課程。6-8歲學習1-2個特長。切莫選擇過多,孩子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接受能力更是有限。

學習特長在於精,而不在於多,切不可丟了芝麻撿西瓜或者鬍子眉毛一把抓。如果課程繁多,孩子什麼都學了,可是又什麼都學不好、學不精。學到後來孩子疲憊不堪,就變成了勞民傷財的走過場,還有可能讓孩子就此而厭學。

第三,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最大的吸引力。學習特長,家長要放平心態,放下功利心、攀比心、焦慮心,讓孩子以歡喜之心、熱愛之心全身心投入,才能實現學習特長的真正意義。

所謂特長,乃人一技之長。如果能力允許可以多多涉獵,但不要過多苛求。

學習特長雖然益處多多,但不一定都適合你的孩子。何不靜下心來理智的選擇一二,讓孩子擁有他自己個人特長的同時也能享受到一個天真快樂的童年。

本文首發公衆號“唐湄的夜遊園”。

楓竹溪雨,

85後,致力用樸實無華的文字寫出真摯的人生情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