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湘大的亭,最得天独厚的,一为秀山的游息亭,一个就是画眉潭上的那个亭子了。还有一条路,从东坡村沿石阶而上,或者,在勤人坡的中段,沿一条小道,穿过茂密的林子,到了“游息亭”,俯瞰湘大,便有了一点指点江山,山虽不高,唯我独尊的感觉。

原标题:“湘大八记”之四:长亭连短亭

一个大学,有山,有水,有园,当然不可没有亭。

湘大的亭不少,不过最著名的,应该是秀山上的“游息亭”。

秀山是湘大的最高峰,“游息亭”就是最高的那个点。

通往“游息亭”,有好几条路。从北山走一个缓坡,或者南山,上勤人坡,登139级台阶,就是秀山那条著名的“马拉松”道的起点了。“游息亭”就在中段,再过去,下坡,就是松涛山庄了。还有一条路,从东坡村沿石阶而上,或者,在勤人坡的中段,沿一条小道,穿过茂密的林子,到了“游息亭”,俯瞰湘大,便有了一点指点江山,山虽不高,唯我独尊的感觉。

游息亭的廊柱上,有两幅对联,一幅是中文系姜书阁先生所作:

漫天花雨传心法

镇日松风伴读书

还有一幅出自中文系另一位老教授羊春秋先生的手笔:

倚栏披襟挹取风云雨露

举杯邀客摘来日月星辰

还有老师写《沁园春·登游息亭寄兴》(何军山):

展望岗头,赤岭童山,换尽旧颜。觉书声弦浪,清心悦耳;松涛花气,沸阁薰栏。壮丽文园,繁华时代,必有骚风起此间。游亭外,看兴邦多士,楚楚儒冠。回思往事无端。

漫道我焚琴煮鹤闲。叹唐经宋典,游魂撩糠;秦文汉赋,故纸斑斑。南苑词人,东林墨客,谁去消磨章句间。斯文地,问三湘英俊,谁主吟坛?

八十年代,“游息亭”刚建好的时候,秀山很多地方还光着。后来,不断地植树,才有如今的绿盖如荫,松涛阵阵。

(当年的学子,现在的老师,当年的游息亭)

2019年,湘潭大学招生宣传的主题词就是:湘大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想想,坐在亭子里,汲风云雨露,伴日月星辰,在松风中遨游书海,真的是乐莫乐兮此读书啊!

还有的,喜欢在黄昏时,或者夜色下,在亭子里练功、锻炼,吸天地之灵气,成灵腑之明澈,那可能也是另外一种境界吧!

湘大的二园:沁园和泽园中,也有几个亭子。

沁园的中轴线,假山、水槽,然后就是一亭。这亭无名,四根椭圆的柱子,圆顶,顶上有一铃,看起来就像成吉思汗的帽子。不知道是不是寓意《沁园春·雪》中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的另一头,还有一亭子,五根圆柱,柱上雕着龙纹,琉璃瓦,檐角上翘,颇具中国古风。亭名“沐风”,沐浴东南西北风,任尔春夏与秋冬。与边上的“东坡村”,可算得是相得益彰。

沁园的亭子走的是古典风,而浪漫的泽园,自然也需要有活泼可爱的亭子相配。喷水池的一边,有一蓝一白,两只大蘑菇相伴,还有一把白“伞”,撑起一片蓝天,白天,供孩子们嬉戏。夜晚,月光下,小亭里,灯火朦胧中,文青们也就可以浅吟低唱了。

泽园还有一长亭。一圆形的亭子,白柱,蓝顶,然后带起一长廊,看起来就像老鹰捉小鸡中的母鸡带着它的一群孩子,在那里嬉戏。尤其是长亭顶上,各种藤蔓植物覆盖在上面,紫萝藤花摇曳生姿,在阳光下舞蹈,在微风中招展,这亭,也就有了生命,有了无限的妩媚。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

坐在这长廊里,一边吟着古人的诗,一边想想自己的心事。然后庆幸,在这样美好的地方,读读诗,发发呆,也是人生的一种奢侈的幸福啊!

湘大的亭,最得天独厚的,一为秀山的游息亭,一个就是画眉潭上的那个亭子了。

一个在山之巅,一个在水中央。

一个适合登高望远,指点江山;一个最宜烟雨蒙蒙,浅吟低唱。

画眉潭的亭,适于远观,在水之湄,在柳树枝条的扶疏中,在睡莲花的簇拥里,看它亭亭玉立,还有那摇曳多姿的倒影,自是无限风情,诸般画意,尽在不言之中。

那亭,又是可亲近的。沿着曲折有致的游廊过去,凭栏处,四面风景都来眼里,在石凳上坐坐,万般心事尽付水中。

有时,我在亭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岸边看你。

有次,晚上跟一帮学生聚会。饭后走走,不经意间就来到了画眉潭。大家坐在亭子里,谈谈学问,说说闲话。一轮明月挂在树梢,月光如水,想起台湾诗人冯青的一首诗《水姜花》:

然后,就在这样悉索的水面,

看到,月光涌动。

两岸的灯火也湿了,

我眉睫的露水盈盈。

开了又开的素花,

静静的在秋色中疲倦。

跟学生谈起这诗,他们都说好。水的那边,有一学生在吹笛,笛声飘过来,是李叔同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大家都安静了。只有那如泣如诉的笛声,在夜空中回荡,不绝如缕。

很多时候,看到画眉潭中央的亭,就想着,那就是画眉潭的“睛”。

可惜,这“睛”却无名。

沁园的亭叫“沐风”,也许,我们可以把它叫“听雨”,或者直接就叫“画眉亭”好了。

还有,就像秀山游息亭上的两幅对联,就是游息亭的“魂”。没有了“魂”,那亭就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谁会肯驻足多打量它几眼呢?

然后想着,画眉亭上如果也有几幅让人过目不忘的楹联,让人回味,让人不舍,该多好啊。

一个大学的文化,不光在图书馆,在教室,也在一山一水,一器一物之中。

湘大其实还有很多无名的亭子。比如松涛山庄前、荷花池边的亭;比如校工会办公平房边、守着泉山的那亭……

有的亭,有名有有名的优势。

有的亭,无名也有无名的好处。

就像泉山山上还有一个亭,无名,守在一片树荫下,一个角落里。从南山到北山,抄小道经过泉山的同学,大多不会拐过去停留一会,甚至可能目光扫过,也不会多看一眼。

亭也很简陋,四根柱子,支起一盖,四飞檐。

因为简陋,不堂皇,它又与周边的树、杂木,乃至数下的落叶,高度地融为一体。连水泥柱子,也成了绿色的竹子。

无名,又在偏僻的角落,无人关注,也无碍观瞻,这亭又成了学生们的涂鸦之地。或祈祷“考研成功”,或表达对某位女生的爱恋:“爱在这里,不曾远离”,“爱你一辈子”,或者相约“疫情过后,十年后见”。还有打油诗:

滚滚红尘是非多,

敢于爱你不寂寞。

人间烦恼天常在,

今朝南山放声歌。

大约,这也算一种校园文化吧!校园文化当然需要高大上,需要规则与秩序,但有时也不妨容忍自由、多元的存在。就像在欧洲的许多城市,有着古老的文化和高度现代的文明,其涂鸦文化也别具一格。

只是有点不明白,那位在2020年3月19日留言的男生,为什么要“疫情过后,十年才见”呢?难道湘大就是你的初恋,你想要让自己变得更有出息一点,然后再回来,大声地说:亲爱的湘大,我回来了。

湘大,就是那一抹乡愁。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图片 / 何云波 新媒体中心图库

文字 / 何云波

编辑 / 丁彬岐

责编 / 丁德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