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诸葛亮的能力比较强,在客场作战,兵力和后勤补给都不占优势的背景下,蜀汉依然可以和曹魏有来有回,甚至于司马懿最后只能坚守不出,以此拖到诸葛亮粮草耗尽甚至生命走向尽头。首先,在笔者看来,即便再给诸葛亮20年的时间,蜀汉依然难以消灭曹魏,复兴汉室。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在《蜀相》中,杜甫表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也即在杜甫看来,可惜诸葛亮却出师征战病死在军中,这件事情常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自公元228年开始,蜀汉丞相诸葛亮多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在诸葛亮病逝后,蜀汉匡扶汉室的目标,自然失去了最佳的执行者了。在诸葛亮之后,虽然姜维也致力于北伐曹魏,但是,姜维不管是军事才能还是治国本领,实际上都和诸葛亮存在不小的差距。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再给诸葛亮二十年的光阴,蜀汉可以灭掉曹魏吗?
一 首先,在笔者看来,即便再给诸葛亮20年的时间,蜀汉依然难以消灭曹魏,复兴汉室。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蜀汉的实力和曹魏存在巨大的差距。从地图上来看,蜀汉、东吴的面积,看似和曹魏相差不多。但是,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汉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至于东吴来说,领有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 但是,就曹魏来说,则拥有冀州、幽州、并州、凉州、豫州、青州、徐州、兖州、司州这九个州的疆域,还包含了荆州的部分地区。由此,蜀汉和曹魏之间的实力差距,可谓一目了然,前者只有一个益州,后者则拥有九个州。在此基础上,蜀汉灭亡时,人口不到100万,兵力不过10万左右。
二 与此相对应的是,曹魏在消灭蜀汉之前,已经拥有400多万人口,兵力超过40万。因此,对于蜀汉丞相诸葛亮来说,每次北伐最多只能动用数万兵马,至于剩下的数万兵马,则需要驻守在蜀汉都城和边境地区,比如南中、永安等地。而就曹魏来说,即便需要防御东吴,也完全可以在雍凉一带保持兵力上的优势。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诸葛亮的能力比较强,在客场作战,兵力和后勤补给都不占优势的背景下,蜀汉依然可以和曹魏有来有回,甚至于司马懿最后只能坚守不出,以此拖到诸葛亮粮草耗尽甚至生命走向尽头。但是,在天下大势之下,个人能力所能起到的作用,还是比较有限的,也即诸葛亮最多只能用弱小的蜀汉来和强大的曹魏周旋,几乎难以消灭对方。
三 当然,如果再给诸葛亮二十年的光阴,孔明或许可以等到一个机会。诸葛亮是在公元234年病逝的,如果再多活20年时间的话,诸葛亮最迟会在公元254年去世。而在此之前,司马懿于公元249年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并引发了“淮南三叛”,也即导致曹魏内部出现了叛乱。 其中,就“淮南三叛”来说,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从时间上来看,诸葛亮可以抓住的机会,只有高平陵之变和王凌之叛。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高平陵之变还是王凌之叛,基本上都被司马懿给快刀斩乱麻般的给解决了。比如在高平陵之变中,大将军曹爽几乎没有怎么抵抗,这导致司马懿可以迅速篡夺大权。
四 最后,而在王凌之叛中,司马懿亲自率领大军讨伐后,王淩自知不敌,于是投降,司马懿纳降。但后来王淩自知他不久一定会被诛杀,于是在被押解到洛阳的途中自杀。因此,就王凌之叛来说,也没有牵扯司马懿家族太多的精力,远远不如后面的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综上,如果再给诸葛亮二十年的光阴,诸葛亮确实可以抓住高平陵之变或者王凌之叛的机会来进攻曹魏,从而攻城略地,快速抢占一定的好处。

但是,因为这两次事件都被司马懿快速处理了,所以,诸葛亮想要借此消灭强大的曹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进一步来说,消灭曹魏最好的机会,应该是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此战,司马昭出动26万大军,诸葛诞造反的兵力为15万人,而东吴也派出10万大军前来支援。所以,非常明显的是,在诸葛诞之叛中,曹魏的主力基本上都在寿春之战中了。也即诸葛亮能够活到公元258年,也即多活24年的话,才可能获得消灭曹魏的机会。当然,这仅仅是机会,能否顺利抓住机会,也是需要天时、人和、地利兼备的。对此,你怎么看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