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BE|蘇芒專欄

日本直島Naoshima,這座人口不足4000人的小島,號稱日本“現代藝術的聖地”。同時被《Traveler》選爲“世界上最值得旅遊的七個文化名勝”。從一座十多年前的工業廢島變身爲藝術家嚮往的藝術島,它是怎樣做到的?蘇芒帶着這個疑問,在離職後一個人踏上了直島,並記錄下了她的所見所想,「芭莎能量」爲你獨家呈現。

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蘇芒

終於有時間,來到一直夢想的直島。以前總想着,等不忙了,等退休了,等有機會……然而,只有走,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任何的美景都不用再等了。

飛機從東京轉高松,第一次,沒有人接機,沒有安排,拿着百度出來的地名,坐上了巴士,靜靜地一路穿過小城。到了高松港口,還有一個多小時,纔有小船過來。

沿着港口,整排實木四四方方的長墩,像裝置作品,坐在那裏等侯,我看着海水從淺到深,天色從藍到粉,一條條彩霞鋪開了,還有圓圓的月亮影子,含蓄地在一邊等着。

一時間,覺得時光好美好慢。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奇怪,這裏的海一點聲音也沒有,只有船隻開來的時候,浮橋撞着岸邊有鐺鐺的響聲。很準時,渡輪來了,小小的舊而乾淨,我就這樣,乘着小快船在漸深夜色之中,來到了傳說中的藝術之島:直島。

雖然海邊佇立的草間彌生的大南瓜,和藤本壯介的直島小提琴,是引我發夢的起因。但是,真正打動我的,卻還是直島如何從廢棄銅礦的荒島,變爲藝術聖地的故事。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直島標誌性的草間彌生大南瓜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1916年,三菱商社在這裏建設了鍊銅廠,隨着污染和噪音,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這個小島,荒蕪的土地彷彿被遺棄。

直到1987年,一位日本的從事文化事業的企業家福武總一郎,約着有“水泥詩人”之稱的建築藝術家安藤忠雄,在居酒屋喝酒,他說啊,我們能夠做點什麼呢,讓這個小島變成文化和藝術的棲息地呢……

也許,世界上總有些事情,就是一念之間吧,你奇怪的想法,遇到了對的人,就成了奇蹟吧。

整整10年,安藤和福武家族,在這裏邀請了一個又一個藝術家,來島上創作。他們,像魯濱遜一樣,坐着小木船漂流到此,和當地的島民一起,建造了藏在山中、海灘、岸邊和林間的美術館、公共藝術、雕塑。

而我,則等待着黎明的到來,迫不及待地去尋找他們。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地中美術館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Benesse House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Benesse House

你有過被早晨的陽光照醒的感覺嗎?

這天早上,我就是這麼樣幸福地醒來了,爲什麼這裏的海那麼靜呢?連細小的蟲鳴都聽得清清楚楚,卻沒有濤聲,也沒有風。拉開陽臺的門,海就在對面,隔了一大片泛着金光的綠草地,陽光照到眼睛裏,光暈裏一下子就看到草地上,海邊的雕塑。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安田侃「天祕」

所以,我飛快地洗完臉穿好衣服,向海走去。要穿過很多走廊,向着海的方向。

我住的Benesse House是島上唯一的一家酒店,是藝術館的一部分,也是典型的安藤作品。灰色的水泥牆,冷感漫長的樓廊,懸掛着漆黑的杉本博司的作品。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Benesse House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Bruce Nauman「100 Live and Die」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Benesse House

偶爾轉暈了,拐角處有時會閃出一條窄窗,狹窄的庭院裏一株不鏽鋼的樹。就這樣,穿過走不完的通道,忽然推開一扇門,耀眼的晨光裏,海和松撲面而來啦。

這大概就是日本的庭院美學,總是先抑後揚,不知爲何我覺得連自然風景也一樣。

霧是薄薄的,陽光柔和,草的綠色也不強烈,因此呢,看到曠野中的雕塑的那一瞬間:荷蘭藝術家Karel Appel 色彩斑斕的《青蛙與貓》,George Rickey的《斜直三鋼板》,草間彌生的海邊南瓜...

就是那種忽然間耀眼的存在,證明着這裏,有一種神蹟降臨,不是大自然的造物,不是UFO 外星生物,而是藝術,在地表的遺蹟。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George Ricky「三枚の正方形」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大竹伸朗「切斷的船頭 」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片瀨和夫 「茶のめ」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藤本壯介「直島パヴィリオン」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藤本壯介「直島パヴィリオン」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Karel Appe「青蛙與貓」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護王神社-杉本博司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護王神社-杉本博司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Benesse House Museum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Benesse House Museum

還是小時候,我就愛上了西方藝術。從表哥的教材、畫冊、開始瞭解西方藝術史。後來做雜誌,發現藝術永遠是時尚的設計源泉,於是辦了中國當時最好的藝術雜誌《芭莎藝術》,進一步可以盡情地徜徉於當代藝術的世界裏,面對着一個又一箇中國式問題:

“看不懂當代藝術呢?”

“這美嗎?藝術不是美的嗎?”

對於裝置更是“這有什麼用?哪裏能放呢?”

藝術無用嗎?藝術的價值是什麼呢?這一次的瀨戶內海藝術島行,倒是給了我另一種回答……

藝術有用嗎?

看過凱文.凱利的《科技想要什麼》,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描述的未來,不再是人類和大自然的共處,而是人工智能代表的機器與大自然的共生。

那種想象中都令人恐怖的未來,在直島、豐島這樣的小島上,變成了美妙的、怪誕的尋寶遊戲。林間到處是藝術,被邀請來島創作的藝術家,好像應邀前來的神仙,隨心灑落了一些神蹟,像蔡國強的《文化大混谷》。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蔡國強「文化大混浴」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蔡國強「文化大混浴」

於是,原本被遺棄般的一個荒島,成了最大的天然美術館。無論建築、作品,還是我們,都從世界各地趕來,彷彿置身於一種藝術生態中,人人如畫一樣變得敏感和浪漫。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Tips 1:

直島幾乎可以稱作「安藤島」,地中美術館、李禹煥美術館、Benesse House,“家計劃”中的南寺、安藤美術館(ANDO MUSEUM)都是安藤忠雄一手設計與建造。想一次完整感受到“清水混凝土詩人”的傑作,全世界也就只有這裏了。建議大家騎車遊玩!

安藤忠雄:“唯有花費如此長久的時間,一邊建造一邊思考,或者是一邊使用一邊思考,經歷這種永續發展的過程,才能產生真正的力量。製造者與使用者沒有對話,只是一味的生產、消費新東西的社會結構,無法創造出像直島這種‘活着’的場所。”

豐島-夢的空間

走着走着,就到了宮浦港口。我們說,去豐島吧,於是買了票坐着小快艇,20分鐘就到了豐島。

港口遍有租助力單車的小店,一箇中國留學女孩告訴我們今天不巧,很多館都閉館,我們看着可以騎車去豐島美術館。

豐島比直島大了接近兩倍,但人口卻是直島的一半不到。作爲四國地區最年輕的美術館島,豐島展現了更難被人類征服的自然之美。

少了人羣和聚落,來到豐島纔算是真正體驗到了自然和藝術的完全融合。豐島美術館的建築師是西澤立衛,其中的裝置藝術來自日本女藝術家內藤禮。

豐島美術館最特別之處就是本身就是個藝術品,如水珠般造形躺在島上,遊客在裏頭可以感受風、光與水的流動,館內地下也鑿有孔洞,不定時湧出水,水在地面又集結成條成圓,就像觀賞荷葉上的水珠一般。光,水滴的空間儀式,靜謐與光明,如同一個夢裏纔有的空間。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豐島美術館(圖片來自網絡)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圖片來自網絡)

接下來去的是心臟音檔案館,沿着指示牌一直向前,幾乎要走到世界的盡頭,纔看到這個小黑房子。

心臟音是法國藝術家Christian Boltanski散落於全世界的一項藝術企劃。到訪心臟音的人將心跳聲錄入檔案,並任其在全世界美術館裏隨機展示和播放。第一次聽到這麼洶湧澎湃的心跳聲,和海浪一樣勢不可擋。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心臟音檔案館(圖片來自網絡)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心臟音檔案館(圖片來自網絡)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豐島橫尾館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Tips 2:

豐島推薦看點:

1.由橫尾忠則設計改造的舊民宅「豐島橫尾館」

2.Janet Cardiff & George Bures Miller設計的「風暴之家」

3.大竹伸朗的「針工廠」

4.Tobias Rehberger的「空屋餐廳」

5.Smiles的設計室所設計的「檸檬旅館」

6.由建築師西澤立衛和藝術家內藤禮合作打造的「豐島美術館」

7.藝術家Christian Boltanski收集的全世界心跳聲「心臟音資料館」

豐島山勢高坡度大,必須要騎電動自行車才能保存體力撐下一天全部的行程。

犬島-原始工業

說到犬島,大家會不會想到之前段時間韋斯·安德森導演的電影《犬之島》呢?犬島似乎比直島更樸實,環島一週僅需要步行一小時左右。

精煉所位於犬島東岸,面朝大海,在工廠北面山頂上立有山神神社,供奉着島上的大石“犬石”,日本原始信仰和近代理唸的遺蹟共存於此。

精煉所美術館是由日本建築師三分一博志設計,館內不依賴任何電器,而是利用煙囪進行空氣循環,由設定門的開關來控制空氣的出入,從而控制溫度。精煉所不同於我以往去過的任何美術館,一進入大門便感受到這個場所散發出的粗糲的原生氣質。

這些堅硬粗糙的牆壁如同結界,置身其中的瞬間周圍時空發生錯位,突如其來被精煉所這片土地自身的維度所包圍。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犬島精煉所美術館(圖片來自網絡)

犬島家計劃包括八個建築,整個建築巡禮完成的官方預計時間是兩個半小時,但因爲位置相對比較集中,所以實際可能不會花那麼久。

環繞“家計劃”的村落裏各處陳設了許許多多藝術作品,在日常風景中配上藝術作品畫廊,這一獨特景觀給旅行增添一份樂趣。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犬島「家計劃」(圖片來自網絡)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Olafur Eliasson 鏡面反射特別設計的庭院(圖片來自網絡)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妹島和世設計的休息場地 (圖片來自網絡)

Tips 3:

犬島比直島更質樸。犬島很小,可看的主要有妹島和世設計的一些小型的藝術之家和一個日本年輕建築師設計三分一博志設計的精煉所。推薦大家不要住在犬島上,可以返回直島豐島去住或者當天再多去一個瀨戶內的其他小島。島上沒有便利店,而且餐廳很少。

就在這幾個烏托邦式的藝術羣島裏,誕生了令世人震驚的日本瀨戶內海藝術季祭。

三年一次,展期長達一整年貫穿四季,每一次呈現在世人面前的都是大手筆,來自全球200多位知名現當代藝術家、建築設計大師,以史無前例的龐大規模和高水準的作品在國際上產生廣泛影響,愛好藝術的你有機會的話一定要來看一看。

我的直島藝術之旅就此告一段落,下一站,請持續關注「芭莎能量」公衆號,獨家記錄我的旅程日記......

蘇芒 撰文

ShawnRen、Eno 編輯

圖片來自原創(部分網絡)

- 往期回顧 -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讓我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還不如一槍崩了我——獨立雜誌的酷勁兒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土酷」解救你壓抑已久的靈魂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Gucci說,拜託,洞察千禧一代根本沒那麼難

蘇芒 獨家專欄|藝術是讓人重活一次的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