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住倉山畔,悠悠三十年”,袁枚熱愛生活,這首詩即是詩人看見“一個牧童騎着黃牛、唱着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停住歌聲,想要捕捉蟬”這一幕場景後,詩興大發而創作。袁枚曾經說過 “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歷史上有名的喫貨,宋代有蘇東坡,清朝有袁枚。袁枚相比蘇東坡而言,是更成功的喫貨。蘇東坡是把自己貶謫流離的生活過成了舌尖上的中國,但袁枚不一樣,他是無心公務員,專門辭職當喫貨,不僅如此,他還出喫貨集,還能賣錢,然後能收集更多的菜單,如此循環往復,便成就了他舉世矚目的喫貨帝國——《隨園食單》。
另外袁枚比蘇東坡活得更久,蘇東坡僅活了64歲,袁枚在63歲還得了個幺兒,直到82歲纔去世。

說了這麼多,袁枚,究竟是何許人也?袁枚,清代乾隆年間進士,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爲“乾嘉三大家”,倡導“性靈說”,故又與趙翼、張問陶並稱“性靈派三大家”,爲“清代駢文八大家”之一,世稱“隨園先生”。文筆與大學士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紀昀就是紀曉嵐。
說了這麼多,一句話,袁枚很牛!有多牛呢,袁枚可以在上司和領導面前拍馬屁於無形。
據說二十六歲的袁枚,赴任七品縣令之前,去向自己的恩師尹繼善辭行請訓,尹繼善說你年紀輕輕去做縣令,有些什麼準備?袁枚回答:學生什麼也沒準備,就是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
尹繼善聽了非常不高興,說你年紀輕輕怎麼能搞這一套?袁枚說社會上人人都喜歡戴,像您老人家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的人真是鳳毛麟角呀!”。尹繼善聽了非常受用。當袁枚出來,同學們問他與老師談得如何?
他說已送出了一頂。
看到這個故事,十二腦袋裏蹦出來一個人物——韋小寶,不知道金庸先生在創作韋小寶這個人物時是不是有袁枚的影子呢。

除了喫貨和高情商外,袁枚和蘇東坡一樣也是當時著名的詩人,袁枚的五言絕句尤其出名,其中有一首小詩,在小學課本,是和李白《靜夜思》一樣的存在。
這首詩就是《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性靈說,其核心是強調詩歌創作要直接抒發詩人的心靈,表現真情實感,認爲詩歌的本質即是表達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袁枚被認爲是“性靈說”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於此詩便可見一斑。
“小住倉山畔,悠悠三十年”,袁枚熱愛生活,這首詩即是詩人看見“一個牧童騎着黃牛、唱着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停住歌聲,想要捕捉蟬”這一幕場景後,詩興大發而創作。全詩描繪了一幅林下牧童天真快樂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

第一句寫牧童騎在黃牛背上,這是在鄉村隨處可見的景象,並無出奇,但一個“騎”字表明瞭牧童的姿勢,不是躺在牛背上,不是牽着牛再走,一個騎字就讓這個平淡的畫面動了起來;第二句寫牧童歡快的唱着歌,嘹亮的歌聲在樹林裏迴盪。透過牧童的歌聲,我們可以感受一種生活的熱情在裏面,讀者的情緒也隨着嘹亮的歌聲高亢起來。
第三句“意欲捕鳴蟬”,說牧童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是一個過渡,也是一個由動態轉向靜態的轉折;因爲第四句就說了:歌聲戛然而止,靜悄悄地站立在樹旁。一個靈動的畫面突然靜止了下來,但是卻有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詩到這裏也戛然而止,讀者關心的牧童怎麼捉蟬,捉到蟬了嗎,詩人統統沒寫,留給讀者想象。

全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雖然只有短短20個字,但是故事起承轉合、跌宕起伏,生活的樂趣已躍然紙上,同時給讀者留下無限遐想空間。詩歌表面是寫牧童的童趣,實則是詩人抒發對生活的熱愛,寄託自己對閒情逸致生活的追求,用語通俗易懂,直白如話,簡單明瞭。

袁枚曾經說過 “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於此詩,可見赤子之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