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资深军内“粮草官”出任湖北省军区政委

来源:北京青年报

撰文 |  薛离

疫情期间,湖北已经进行多例官员人事调整。近日消息显示,湖北省军区主官出现调整。

政知君注意到,曾担任武汉联勤保障基地政工部主任、联勤保障部队政工部主任的谢东辉少将,近期接班年逾六旬的冯晓林少将,出任湖北省军区政委。

履新不久后前往抗疫一线

有关谢东辉的公开报道并不多。资料显示,他长期在解放军后勤保障系统工作,是一位资深的军内“粮草官”。

政知君查阅发现,谢东辉曾担任原济南军区某联勤分部政委。2016年军改后,谢东辉至迟在2017年担任武汉联勤保障基地政治工作部主任,而后担任联勤保障部队政治工作部主任。

谢东辉履新武汉联保基地政工部主任后,《中国青年报》2017年刊发题为《以“明天就要开战”的忧患意识当好新型“粮草官”》报道援引他的介绍称:“计划在3年内,使95%以上机关干部具有联勤部队基层任职或代职经历,80%以上机关干部参加或组织过联合作战、联勤保障演训活动,一年内成为分管领域独立工作、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

新一轮军改后,2016年9月,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形成了以武汉联勤保障基地为建制领导,下属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五个联勤保障中心的联勤力量布局。资料显示,联勤保障部队机关和联保中心一样,设在“九省通衢”武汉。这意味着,谢东辉在军改之后,绝大部分时间在武汉工作。

谢东辉除了是一位资深的“粮草官”,同时也是一个“老政工”。

履新湖北省军区主官之后,4月,《湖北日报》刊发文章《湖北省军区:凝聚军民同心战“疫”的磅礴力量》称,省军区政委谢东辉上任不久就前往防控一线给官兵打气:“政治工作是我党我军的看家本领,必须贯穿于疫情防控全过程和各环节。”

湖北省军区抗疫期间的特殊角色

疫情期间,湖北各地纷纷“封城”,当地居民生活物资供应问题让社会担忧。为解决上述问题,军队的后勤保障力量出动。而这个过程凸显出,湖北省军区“调度员”的角色至关重要。

《中国国防报》3月份曾就湖北省军区的抗疫工作进行报道,相关文章指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防动员体系重塑后遂行使命任务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省军区“面向三军、协调军地”职能发挥的实际检验。

这里政知君补充一个背景,我军此轮军改完成后,各省级军区不再隶属战区(原军区)管辖,而是划归至军委国防动员部领导,国防动员体系得到重塑。

说回《中国国防报》的报道,上述文章透露,长期以来省军区系统在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重视“第一公里”的多,过问“最后一公里”的少,有时局限于行动前的“一个公函、一个电话”,任务交出去了就画上句号。

2月1日以来,为缓解因疫情带来的地方运力保障压力,保障武汉市民生活物资正常供应,湖北省军区协调6支驻军部队,组成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担负物资运输任务。担负上述任务的一位我军副旅长表示,国防动员系统体系重塑后省军区展现出诸多“不一样”。他坦言:“以前参加抢险救灾任务,省军区在军地协调方面,多扮演‘联络员’的角色,现在更像‘调度员’。”

为什么是他?

“协调军地”的职能,对于湖北省军区显得更为紧要。这和我军联勤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路转变有关,上述职能也已逐渐成为我军联勤保障工作之所需。

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来,我军便已经开始探索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而这,也是很多发达国家军内后勤保障的通行思路。

2018年初,军报刊发题为《加快后勤保障社会化脚步》一文指出,后勤保障军地通用性强、互补性大。应主动把后勤保障的力量之源扎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壤之中,加快后勤保障社会化脚步。破除“自成体系”的封闭格局,把资源从不该管的事、不该保的摊子上撤出来。按照军队“提报需求、监管质效”和地方“对接服务、专业保障”两条线厘清双方权责清单,逐步走出“地方管供、军队管用”的合作保障路子。

拿我军战时餐饮保障举例,去年初,军委联合参谋部、军委后勤保障部等5部门联合部署的全军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试点陆续展开。军报曾刊文报道该试点工作指出,“构建‘军委制定标准、部队提报需求、地方加工配送、军地联合前送’的军地保障链条,充分运用国家和地方优质保障资源,形成军为骨干、民为主体的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格局。”

聚焦到湖北省,前文已经提到,军改后新成立的联勤保障部队机关、联勤保障基地均设在武汉。不难看出,谢东辉调任负责“协调军地”的湖北省军区后,多年后勤系统的工作经历对他而言将助力不少。

资料 | 财新 澎湃 中国军网 湖北日报 中国国防报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