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資深軍內“糧草官”出任湖北省軍區政委

來源:北京青年報

撰文 |  薛離

疫情期間,湖北已經進行多例官員人事調整。近日消息顯示,湖北省軍區主官出現調整。

政知君注意到,曾擔任武漢聯勤保障基地政工部主任、聯勤保障部隊政工部主任的謝東輝少將,近期接班年逾六旬的馮曉林少將,出任湖北省軍區政委。

履新不久後前往抗疫一線

有關謝東輝的公開報道並不多。資料顯示,他長期在解放軍後勤保障系統工作,是一位資深的軍內“糧草官”。

政知君查閱發現,謝東輝曾擔任原濟南軍區某聯勤分部政委。2016年軍改後,謝東輝至遲在2017年擔任武漢聯勤保障基地政治工作部主任,而後擔任聯勤保障部隊政治工作部主任。

謝東輝履新武漢聯保基地政工部主任後,《中國青年報》2017年刊發題爲《以“明天就要開戰”的憂患意識當好新型“糧草官”》報道援引他的介紹稱:“計劃在3年內,使95%以上機關幹部具有聯勤部隊基層任職或代職經歷,80%以上機關幹部參加或組織過聯合作戰、聯勤保障演訓活動,一年內成爲分管領域獨立工作、獨當一面的骨幹力量。”

新一輪軍改後,2016年9月,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形成了以武漢聯勤保障基地爲建制領導,下屬無錫、桂林、西寧、瀋陽、鄭州五個聯勤保障中心的聯勤力量佈局。資料顯示,聯勤保障部隊機關和聯保中心一樣,設在“九省通衢”武漢。這意味着,謝東輝在軍改之後,絕大部分時間在武漢工作。

謝東輝除了是一位資深的“糧草官”,同時也是一個“老政工”。

履新湖北省軍區主官之後,4月,《湖北日報》刊發文章《湖北省軍區:凝聚軍民同心戰“疫”的磅礴力量》稱,省軍區政委謝東輝上任不久就前往防控一線給官兵打氣:“政治工作是我黨我軍的看家本領,必須貫穿於疫情防控全過程和各環節。”

湖北省軍區抗疫期間的特殊角色

疫情期間,湖北各地紛紛“封城”,當地居民生活物資供應問題讓社會擔憂。爲解決上述問題,軍隊的後勤保障力量出動。而這個過程凸顯出,湖北省軍區“調度員”的角色至關重要。

《中國國防報》3月份曾就湖北省軍區的抗疫工作進行報道,相關文章指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防動員體系重塑後遂行使命任務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對省軍區“面向三軍、協調軍地”職能發揮的實際檢驗。

這裏政知君補充一個背景,我軍此輪軍改完成後,各省級軍區不再隸屬戰區(原軍區)管轄,而是劃歸至軍委國防動員部領導,國防動員體系得到重塑。

說回《中國國防報》的報道,上述文章透露,長期以來省軍區系統在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中,重視“第一公里”的多,過問“最後一公里”的少,有時侷限於行動前的“一個公函、一個電話”,任務交出去了就畫上句號。

2月1日以來,爲緩解因疫情帶來的地方運力保障壓力,保障武漢市民生活物資正常供應,湖北省軍區協調6支駐軍部隊,組成駐鄂部隊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擔負物資運輸任務。擔負上述任務的一位我軍副旅長表示,國防動員系統體系重塑後省軍區展現出諸多“不一樣”。他坦言:“以前參加搶險救災任務,省軍區在軍地協調方面,多扮演‘聯絡員’的角色,現在更像‘調度員’。”

爲什麼是他?

“協調軍地”的職能,對於湖北省軍區顯得更爲緊要。這和我軍聯勤保障體系建設的思路轉變有關,上述職能也已逐漸成爲我軍聯勤保障工作之所需。

事實上,進入21世紀以來,我軍便已經開始探索後勤保障社會化改革。而這,也是很多發達國家軍內後勤保障的通行思路。

2018年初,軍報刊發題爲《加快後勤保障社會化腳步》一文指出,後勤保障軍地通用性強、互補性大。應主動把後勤保障的力量之源紮根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土壤之中,加快後勤保障社會化腳步。破除“自成體系”的封閉格局,把資源從不該管的事、不該保的攤子上撤出來。按照軍隊“提報需求、監管質效”和地方“對接服務、專業保障”兩條線釐清雙方權責清單,逐步走出“地方管供、軍隊管用”的合作保障路子。

拿我軍戰時餐飲保障舉例,去年初,軍委聯合參謀部、軍委後勤保障部等5部門聯合部署的全軍野戰飲食快餐化保障試點陸續展開。軍報曾刊文報道該試點工作指出,“構建‘軍委制定標準、部隊提報需求、地方加工配送、軍地聯合前送’的軍地保障鏈條,充分運用國家和地方優質保障資源,形成軍爲骨幹、民爲主體的野戰飲食快餐化保障格局。”

聚焦到湖北省,前文已經提到,軍改後新成立的聯勤保障部隊機關、聯勤保障基地均設在武漢。不難看出,謝東輝調任負責“協調軍地”的湖北省軍區後,多年後勤系統的工作經歷對他而言將助力不少。

資料 | 財新 澎湃 中國軍網 湖北日報 中國國防報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