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比較奇葩的朝代,北宋時期宋軍與金軍聯合滅掉了遼國,結果金軍順手南下滅了北宋;而南宋時期宋軍又與蒙古軍聯合滅掉了金國,結果蒙古軍滅掉了金國之後,蒙古軍又順手南下開始進攻南宋。

南宋當時的控制區在江淮以南,大量的水網地帶和丘陵山地使得蒙古軍擅長的騎兵發揮不了作用,而北方歸附蒙古的漢人、女真、契丹軍隊也不習水戰,因此攻滅南宋的戰爭幾乎持續了小半個世紀。

南宋在抗擊蒙古軍(後來的元軍)的過程中越打越腐敗,將領越來越無能,到了1270年之後南宋軍隊接連大敗,包括范文虎在內的大將紛紛率領重兵投降元軍,范文虎還被委任爲兩浙大總都督,實際上管理南宋故地。

南宋滅亡之後,大量投降的軍隊被編爲新附軍,由於元朝在長江以南並未駐紮多少蒙古軍,因此實際上忽必烈對這幾十萬的武裝力量並不放心,於是想到了一個新的安排:攻打日本。

元朝軍隊曾在1274年第一次攻擊日本,當時主要動用的是蒙漢軍隊25000人、高麗軍隊8000人,還有高麗梢公水手6700人.其中正牌的蒙古軍估計有1萬人就不錯了。

指望這點兵去征服日本,鬼都不相信。這次攻日估計就是試探下日本國內的虛實,另外就是消耗下高麗的實力,因爲當時元軍還打算全力攻南宋,不希望高麗在北方出什麼事情。

而從戰役的結果來看,這次攻日雖然失敗,但是戰鬥損失並不大,遭到颱風損失的也不是太大,最終回到中國的還有1.35萬人,主要損失的還是高麗的軍隊和水手。

相較於小規模的第一次攻日,元朝的第二次東征日本排場就大了很多了,總計有十幾萬大軍,但是咱們仔細看看這次攻日的兵力構成,便能端倪下忽必烈的真實想法了。

元軍第二次東征分爲東路軍和江南軍,其中東路軍兵力爲蒙漢軍15000人、高麗軍10000人、高麗水手17000人;而江南軍總兵力爲10萬人,動用戰船3500艘。

我們會發現這次攻日真正涉及到忽必烈核心軍隊的人數僅僅只有15000人,甚至比第一次攻日還要少,其中蒙古軍的人數估計也就幾千人而已。而征戰的主力毫無疑問是新附軍,10萬人基本已經將新附軍中的精兵強將抽調殆盡了。

這次元軍攻日,日軍已經有了防備,元軍的作戰相當艱難,而且又碰到了颱風。江南軍主帥范文虎搶先逃跑,將沒淹死的七八萬將士留到了鷹島,這些人在日軍突襲時大部分被殺死,剩下的兩三萬人則當了俘虜。

東征的失敗雖然據說讓那個忽必烈很憤怒,但其實其核心軍隊損傷極小,反倒是將新附軍這個心腹大患成功變成了炮灰,想必忽必烈內心還是高興的,以攻日爲名,不落殺降之名而行滅降之實可能就是其真實的想法。

而日本雖然戰勝了,但是幕府卻沒有得到任何利益,也就無從賞賜那些需要自己出錢、出力參加戰鬥的武士御家人,由此也動搖了統治基礎,導致了後來的內亂,堪稱不敗而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