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試圖儘可能還原分析東海着火油輪碰撞的情景。因爲涉及太多連不少專業人士也不太清楚的多領域細節,所以釐清真相花費了一些功夫。

【伊朗油輪學MH370玩失蹤?】

事件發生後,很多海運圈的專業和準專業人士都習慣性地登陸AIS船跡查詢網站,想了解一下伊朗油船“SANCHI”碰撞前的動向,以作分析。

這一查不要緊,大家紛紛發現,雖然撞船時間是1月6日20時許,但能查到的“SANCHI”輪最後航跡,最晚也不超過1月5日19點43分,位置是釣魚島以北不遠處。

也就是說,從過臺灣外海船跡消失,到出現在長江口外海的碰撞地點,240海里的路程,“SANCHI”輪的AIS信號消失了整整一天。

一時間,不少航運圈人士紛紛猜測伊朗油輪一過臺灣就故意關了AIS,目的是爲了偷偷摸摸躲避美國的追蹤。

這就類似於MH370事件中,機長一爬升到正常高度,即將離開新加坡飛航管制區,就非法地關掉了ADS-B應答機,以及通信尋址與報告系統ACARS,與外界斷絕了聯繫,不再通報自己的位置。

然後支開副駕駛,關上艙門,潛行入茫茫黑夜中,實施了一起“完美犯罪”。

很多人推測,這艘載有13萬噸凝析油的伊朗油輪的真正航行目的地,應該是已經被聯合國決議禁運的朝鮮。

既然這樣,那它關閉AIS玩隱身,導致在繁忙的東海被撞上也就不奇怪了。這個邏輯看上去很合理。

當這個想法傳播到普通公衆那裏,自然還有人腦補出了,美國特種部隊東海登船,殺光所有伊朗船員,無人駕駛放到長江口外炸沉,圖謀毀滅中國東海生態的陰謀特戰大片,以及許許多多其他“阻止朝鮮獲得原油”的精彩劇情。

好吧,想問問這幫始終只有“美帝用黑手控制整個世界”一種思維的羣衆,美帝的魔爪這麼牛×神通廣大,這麼上天下地無孔不入,寰宇盡在掌握,爲嘛在伊拉克阿富汗喫癟死了那麼多人呢,爲嘛灰溜溜滾出了越南呢,爲嘛伊朗快40年了古巴都60年了還活得活蹦亂跳的呢,爲嘛還沒扼殺中國崛起呢,爲嘛殲20首飛中國網友都知道了自己還不知道呢,爲嘛自己家選個總統還都鬧成一團爛泥呢,能順便回答一下麼?

當然,伊朗油輪AIS提前24小時消失卻是事實,這怎麼解釋呢?莫非真有伊朗與朝鮮勾搭的內幕?爲什麼查不到它在東海的航跡?這的確令人生疑。

【怎麼這麼多船都在玩失蹤?】

其實,只要爲了比較,再去查詢碰撞的另一方“CF CRYSTAL”輪,就會發現,這艘船從美國駛來,在經停了韓國釜山之後,在對馬海峽中就消失了。

也是在約20多小時後,出現在了撞船地點,直到被撞後兩天,才重新在AIS系統中現身。

哇,果不其然!這妥妥地美帝派特務製造的陰謀!太有鬼了!要徹查!

得了吧,這艘運載6.4萬噸美國高粱回中國的大型散貨輪,中文名叫“長峯水晶”,是浙江溫嶺長峯海運公司的,現在停在舟山呢。

21名中國船員活的好好的,該怎麼問詢調查還輪不到列位來費心,但空口造謠污衊可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要是有心隨意查查其他經過這一海域的船,你就會發現,船隻經過這裏,航跡斷點、消失是常態。這下可真是奇怪了,東海成了百慕大黑洞?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一情形呢?說真的,不少準專業人士甚至行業內人士還真不一定能搞清楚。

【先來知曉什麼是AIS】

根據國際海事組織《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1999年修訂、2002年生效的船載航行設備要求,300噸以上的國際船舶、500噸以上的非國際船舶強制配備AIS,3000噸以上國際航行船舶必須安裝VDR。

AIS,就是自動識別系統(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這與民航飛機的ADS-B廣播很類似,接入本船的數字導航和船舶監控系統,對外實時主動播報本船的船名、呼號、尺寸、喫水、船位、航向、航速、目的港、貨物搭載情況等電子數據信息。

按AIS技術參數,船隻錨泊時每隔3分鐘播報一次,航速0-14節時,每隔12秒報告一次,如正在改變航向,則提高到4秒一次。航速在14節以上,播報頻率更密集,近乎實時播報。

AIS的播發設備,是頻率在160MHz左右,功率12.5瓦的數字電臺,也就是米波電臺。作爲主動播報,比起被動式的雷達監測,它沒有盲區,覆蓋範圍更廣,精度高,抗海浪和雨雪干擾,更關鍵的是信息完整豐富全面。

AIS系統能在一大片海域內,實時共享所有船舶的動靜態信息、乃至操縱意圖,便於使鄰近船舶互相避讓。再結合電子海圖,在相當程度上實現了數字化、可視化管理。

自然有人會問,既然說的那麼好,那爲啥東海還如此頻繁斷點、失蹤呢?

這就是觀察角度的問題了,斷點、失蹤,只是對你我——在岸上的和互聯網上的人而言。此話怎講?

【來看信息接收這一端】

在這個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已經習慣了整個世界的數字化圖景。海量數據通過與地/海圖結合形成可視化應用平臺,頗有一部手機掌控天下的感覺,卻很少想過這些數據是從哪來的。

AIS通過160MHz左右無線電臺對外播報,波長不到2米,以直線傳播爲主,海面傳輸距離在40公里左右,也就是典型的通視距離,但是就海上避碰、掌握周邊情況的用途而言,早已完全夠用了。

當然,岸基的接收基站可以架設在高處,接受監測的距離要遠一些,最高一般可以達到80公里,但一般也就這樣了。

岸基的接收基站一般都是官方海事、漁業管理部門架設的。截至2015年12月,中國海事局共建成171座沿海岸臺、293座內河岸臺,完成了近岸海域的完整密集覆蓋,並對公衆免費提供信息。

但岸基基站只能接收近岸信息,一到船舶真正的舞臺——海洋,卻無法在岸上收悉和掌握遠海船舶播報的航行動態,這無疑是AIS系統深度應用的最大短板。

畢竟,1998年定型的AIS設計,本來就是主要爲當時當地、避碰而用的局域廣播,在系統設計的年代,還並未考慮過如何將海量大洋船舶信息實時接入互聯網的需求,在當時看還太遙遠了。

【在網上查海上船位,只不過短短几年曆史】

直到2009年之後,纔有商業公司開始嘗試提供AIS衛星接收轉發服務。

目前主要的信息提供商,美國Orbcomm公司先租用了2顆不到30公斤的微小衛星,在2011年底和2012年初發射(後一顆還是在中國太原長征-4B順帶發射搭載的)做實驗。但功率小性能低,屬實驗用途。

2012年10月,Orbcomm公司用馬斯克SpaceX公司新的獵鷹9可回收火箭,發射首顆重172公斤,功率400瓦的OG2新衛星,結果發射失敗。

但在獵鷹9成熟以後,就分別於2014年7月和2015年12月,兩次分別發射6顆、11顆衛星,一口氣完成了原定的18顆星座任務(1顆失敗、1顆失效,實際在網16顆)。

另外還有一家規模較小的加拿大exactEarth公司啓動時間更早,2008年發射試驗衛星,2011-2016年陸續發射9顆衛星。但其客戶主要在北美地區。

所以,真正能在網上追蹤船隻的大洋軌跡,真沒幾年歷史……

這些衛星軌道高度750公里或817公里,收集接收下方大範圍海域的船隻AIS信號(12.5瓦理論可直線傳輸1000公里),並轉發回地面接收站及公司數據中心,分銷給AIS信息網站。

只有岸基數據沒有衛星數據是這樣的

既有岸基數據又有衛星數據是這樣的

這些AIS信息網站(俗稱船訊網站),通過自架基站、接入官方數據、交換、購買,集合了世界各地近岸基站網絡信息和Orbcomm/exactEarth衛星提供的遠洋覆蓋服務,並實現歷史數據查詢。

這就是我們今天所使用的網絡查詢服務,歷史並不久遠。

【最繁忙的東海,最稀疏的“盲區”】

說這些技術有什麼用呢?這就是背後的原因——目前的小型商業衛星,因爲帶寬和處理性能問題,在東北亞尤其是東海海域,因爲船舶太多,衛星同一時間收到的信號過載,從而產生衝突和阻塞。

不說別的,來看一張AIS信息公司提供的世界地圖,看看全球最最最繁忙的紅色海域是哪裏?

沒錯,就是中國海。其中最繁忙的又是東海——這個亞太航運的十字路口。這從一個側面反應了中國國力的強盛和海洋海運事業的繁忙。

作爲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和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黃渤海和東海海區集中了世界前20大港口中的7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每年幾十萬艘船在這裏運行,再加上大量的漁船作業星羅棋佈(配備2瓦功率的B類AIS),海上航道可以用擁擠不堪來形容。

做類比的話,岸站就像是WiFi,帶寬大,但覆蓋範圍固定有限,對碼頭、港灣、錨地等近岸大量船舶的動態掌握很完整及時。

天上飛過的AIS衛星就像移動基站,廣域覆蓋,但帶寬有限;在一般船隻不多的海域還好,在東海這塊全球最繁忙海域,就像人口密集場所一樣,基站常常癱瘓,發不出去。

所以,在各種船訊網站上,查不到東海的船位數據,海面上顯得很稀疏是正常的。

但在實際真實的東海海面,穿梭來往的船隻和密如星辰的AIS信號,都可以嚇得新水手一身冷汗,老手也得打滿十二分警惕。

如果是沒有或較少到過中國沿海航行的外國船長,面對這樣的密集恐懼症的海面,更是膽戰心驚,甚至束手無策。甚至有人習慣要喝二兩酒,鎮靜一下才敢指揮操船。

【中國自主的AIS衛星尚處於起步階段,但有望解決東海盲區】

順便說一下,目前中國也有了自主的AIS衛星,由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運作,上海航天八院研製——這可能是中國民營航天商業應用的首例了。

2017年11月15日凌晨,“和德一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4C火箭順帶送入約800公里預定軌道。但現在還在調試過程中,距離投入商業化運營、對社會分發數據還有一段時間。

這是航天八院“精緻”微星平臺衍生的首顆衛星,雖然重量只有45公斤,功率80瓦,但通過高度集成、模塊化設計,數據轉發速率達120兆,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單顆衛星平均每天可接收轉發不少於6萬艘船舶的200萬條信息。

——要知道,Orbcomm和exactEarth現分別由16顆和8顆衛星組成的星座,每天的處理能力也就20萬和12萬艘而已。

未來幾年和德公司完成組網之後,強大的處理能力將有望解決東海船隻超多導致衛星過載、信息丟失的問題。

當然,像exactEarth也將今年2月由SpaceX的獵鷹9號發射其第二代首星,也在致力於提高處理能力,能收錄B類AIS信號包括漁船和遊艇帆船等。

與第一代AIS衛星相比,第二代AIS衛星數據服務無論在覆蓋區域、對船舶的適應性上還是在傳輸容量和實時速度上,都將有革命性的突破。

電子技術和商業航天的快速發展,實現了價格平實、製造簡易的目標,解決了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高通用化、高承載等商業應用的需求,也在不斷改善更好的海量、實時、大數據物聯網檢測、航海智能監控服務。

【所以,伊朗油輪還真不是故意搞鬼玩失蹤】

以上就能完全解釋清楚“伊朗油輪失蹤之謎”了。

其實,這艘伊朗國家油運公司的16.5萬噸級油船目的地很明確,不是金將軍的朝鮮,而是韓國西海岸的忠清南道瑞山市大山港(Taesan)。

這裏的巨型石化工業園有三星-道達爾、現代、樂天、三菱等多家石化企業,是韓國三大石化基地(蔚山、麗川、大山)之一。

自2015年中聯合國和國際社會正式解除伊朗石油制裁以來,韓國購買的伊朗原油和凝析油就激增。2016年達到1400萬噸,佔其總進口消費量的10%。

這13.6萬噸南帕斯凝析油的具體買家就是韓華道達爾石化(Hanwha Total Petrochemical)。這是三星化學和道達爾石化的合資企業,由13個工廠組成的大型石化聯合體,年產乙烯100萬噸,PX近200萬噸。

每噸350美元的伊朗凝析油,一分餾裂解加工就是每噸1000美元的PX對二甲苯。在韓國石化業界,PX項目被比作下金蛋的鵝。

韓國是新興的PX生產、出口大國,2012年成爲世界PX產量第三,年產能600萬噸左右,出口量近150萬噸。

而現已躍居世界第二,產能已達1000萬噸,出口量達500萬噸,迅猛擴產基本圍繞着中國旺盛需求而建,並佔到中國進口量的近一半。

韓國爲什麼能向中國高利潤出口那麼多“沒啥高科技含量”的PX初級產品狂賺大錢,成爲極少數對中國有鉅額貿易順差的非能源礦產生產國,這就是另外一個值得深思的重大社會問題了。

在正常情況下,伊朗油船經過東海這片繁忙海域,必須保證AIS系統處於實時開啓狀態。何況這本身是一艘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船,經常跑亞太航線,向中日韓送油,該怎麼做心裏還是有數的。

【事發前兩艘船都在驚人的沉默,爲什麼?】

雖然海上AIS信號無法傳輸回岸上和互聯網,但因爲東海的繁忙,現場可是有見證人的。新京報採訪到了當時在現場參與救助的“浙岱漁03187”號漁船13名船員,部分還原了現場。

1月6日事發當晚19時51分許,在長江口以東約160海里(300公里)處,他們捕完魚向大陸西向返航,剛剛從從南往北的伊朗油船“Sanchi”尾部經過,而這時“長峯水晶”從東北方向向西駛來。

當時在駕駛室值班的船長鄭磊,根據AIS海圖信息就發覺情況不對,覺得兩艘船肯定要撞上。

過了20分鐘,漁船已行至西南方3海里外,果然看到撞上了,一下就爆炸了,火勢沖天。

伊朗船長呼叫水上遇險呼救專用16頻道,最開始喊“may day may day”(無線電呼救信號:救我/救命),叫了幾下就陷入了好幾個伊朗人的焦急哭喊聲。後面就聽不到聲音了。

漁船冒險靠近,圍着相撞船隻轉圈搜尋。發現了登上救生艇的“長峯水晶”21名船員,一個個拉上了小漁船。

後來又在事故現場周圍搜尋了好幾小時,沒有發現伊朗船員(後來救撈發現一具穿救生衣遺體,船上帶回2名船員遺體)。

根據海事部門的指示,第二天凌晨漁船把21名中國船員轉移到“東海救101”號船上。後來東海救118輪的護航下,8日重新登船掌控,10日12時30分被拖帶靠上舟山碼頭。

根據目擊者描述,蹊蹺的是相撞前兩艘船隻毫無察覺,也沒有無線電通聯,就這麼直線撞上去了——往常的撞船事故,最後撞上前都已是雙方駕駛員值班員手忙腳亂的喊叫了。

一般來說,船長會根據AIS和雷達信息設置一個幾海里的警報圈,一旦有其他船隻進入這個範圍,就會自動發出警報。雖然中國沿海等來往船舶頻繁,警報會響個不停,往往會關掉,但更要加強瞭望和儀器掌握。

當船隻相互靠近的時候,兩艘船上的駕駛員會通過VHF(船用甚高頻)進行溝通,商量各自採取什麼樣的動作使船舶在安全距離外通過。

更大的蹊蹺,是事發時間正好是晚上20時的交班時間前後。通常商船駕駛實施三班倒,3位值班駕駛員輪班,每4小時一班,然後休息8小時。換班前會提前20分鐘就位交接。

按說此時正是兩班換班交接的時間,人員相對多,基本沒有睡覺打瞌睡的可能,但爲何偏偏此時出現了致命相撞?是否正因都忙於換班,疏忽觀察導致?

另外,既然小漁船都敢勇敢的過去救援,爲什麼“長峯水晶”的船員要棄船逃生?船頭的那一點碰撞並未危及這艘同樣長達225米的大船的穩性、結構和安全。

至於碰撞處燃起大火,波及部分船頭,自己完全可以來得及先倒車後退,爲何要慌忙棄船?

【兩船的VDR數據將可客觀地復原過程】

作爲中國海事局已經成立的事故調查組的工作重點,除了“長峯水晶”號上船員的調查問詢,更準確、更公正的評價,還是得由兩艘船上的“黑匣子”來完成。

也就是船隻爆炸沉沒前兩天,消防員冒險登船拿回的VDR(Voyage Date Recorder,航行數據記錄儀)

按VDR的有關性能標準規定,VDR應實時連續記錄船舶至少12小時內的有關數據,包括船位、航向、駕駛臺語音、通信、報警、舵令和響應、車鍾令和響應,船體艙門、水密門、防火門開閉合情況,風向和風速,以及至少每隔15秒一幅的雷達圖像等等。信息非常詳實。

只要獲取船上的VDR,就能對當時的航行狀態和周邊情況有了相當地瞭解。

按理說,根據海上避碰規則,和路上的交規一樣,交回時有“讓右”原則。伊朗船隻應擔負更多地避讓義務(中國船隻同樣也有),如果雙方能及時分別向右打方向並減速,就能避免兩船相撞。

非常遺憾的是,避讓沒有發生。從現場照片看,是自東向西的“長峯水晶”的船頭,撞上了自南向北的“Sanchi”的右舷前部第三艙的軟肋,撞出一個大坑並導致油艙破損,易燃的凝析油立刻起火燃燒。

而此時又颳着強勁的北風,“Sanchi”是逆風航行,濃煙、毒氣以及漏油帶來的大火很快吞噬了後部船樓。

事故發生後的半小時內,油船上的大規模爆燃和毒氣擴散就已導致船員全部喪生,不幸過早地結束了人生的逐浪航行。

這一結局是令人悲慟的。我們爲不幸遇難的30名伊朗船員、2名孟加拉船員默哀!

【最後再總結一下中國的搜救措施】

解答網友關心的其他問題,一是船上剩餘燃油的問題。根據伊朗海事組織提供的數據,“Sanchi”12月16日從伊朗阿薩魯耶啓航時裝有1956噸重油和118噸柴油。但經過20天航行,已經消耗大半。

另外,沉船處海深120米,並不影響船隻航行。如無特殊情況,估計應該不再進行打撈作業。

船上重油會以緩慢的速度滲出,像珍珠港被擊沉的亞利桑納號戰列艦,預估還剩1500噸燃油,至今已緩慢滲漏近80年。被稱爲亞利桑那的眼淚。

但正如上文所言,距離海岸400公里,與浩瀚的大洋相比,這一點漏油實在太渺小了。二戰戰沉了數以千萬噸計的戰艦、商船,現在卻大多成了海洋生物的樂園。

二是中國大批救援船隻從7日到14日共8天未能將火撲滅,反而眼睜睜看着船爆炸沉沒,是否能力不足?

這有如下幾個難度,首先是船體結構破損,持續高溫,凝析油易燃易揮發、閃點低,持續泄露,不時發生爆燃。

其次是,事發地點遠離海岸300-400公里,這就相當於一輛大油罐車在上海起火了,要從南京出發開車去救,車速最高還只有40公里,車上就只有那麼幾管便攜式滅火器……

且救援過程中寒潮南下,連續數日7-8級大風,十幾萬噸的巨輪一直在向東南方向漂移,無法固定。

最後沉沒地點距撞船位置達151海里(280公里)。這就相當於這油罐車還邊漏邊燒邊跑,一直開過了杭州,開到了金華……

而在13萬噸的“天然汽油”面前,一艘消防船攜帶的幾百噸泡沫很難頂事,只能起局部控制火勢的效果,還得多次往返港口補充。

至於爲什麼要用泡沫,油氣着火不能用水滅啊……如果能用水的話……一臺水泵咣咣咣從海里抽水就能把火滅了。

最後,隨着空倉容積的變大,氧氣量的增大,爆炸能量越來越大,油艙最終被爆燃炸燬,並導致相鄰油艙的連續燃燒破損,最終沉沒。

中國搜救力量是盡了全力的。

據其中一天的航拍顯示,現場共有2條中國消防船,1條日本消防船,從畫面中可以看到2條中國消防船很盡力地追着着火的“Sanchi”噴水滅火。

而那條跑過來的日本消防船,遠遠躲在很遠的地方,裝模作樣噴水,或者在裝模作樣加油助威,主要是在看熱鬧。可謂是相當無恥了。

順便說一下,日本當年有過類似的油氣船被其他船隻撞擊起火事件。就是1974年11月第十雄洋丸事件,事發地點就在繁忙的東京灣內。

海上保安廳經過15天滅火、拖曳,未能徹底滅火,又不敢控制船隻,招致漁民、市民抗議。爲不影響航運,最後決定由海上自衛隊擊沉該船。

海自調集了4艘裝備了127毫米主炮的驅逐艦,先是兩輪齊射共打出72發炮彈,未能擊沉反而加重了火勢。

第二天上午又出動反潛機發射了12發127毫米火箭彈(命中9發),投下反潛深彈16發(命中9發)。

下午,又由潛艇發射4發魚雷,第1發魚雷故障自毀,第2、3發命中,第4發穿過船底後失蹤,然而第十雄洋丸仍未沉沒。

爲此,海上自衛隊再次進行了艦炮齊射,才終於將這艘4萬多噸的LNG船擊沉。整個過程的折騰,成爲當時日本社會的一大笑料。

相反,在這次救援中,上海打撈局的徐震濤、徐軍林、盧平、馮亞軍4名救助人員,抓住稍縱即逝的時機,冒着巨大安全威脅,登上油氣,高溫灼熱的“Sanchi”,收回了VDR設備,減少了撈尋黑匣子的時間,縮短了事故調查週期。真是令人震撼的英雄!

最後,既然有了雙方VDR設備,還有一方船員全員倖存,這起災難事故的事故原因應該會很快調查清楚,究竟是哪方責任還是雙方責任,就水落石出。

這起事件在海運界還是一起相當嚴重的事故,或許在不遠的將來世界海事組織會制定關於油輪、LNG和化學品船危險品運輸的更嚴格法規,儘可能規避同類事件再度發生。並以告慰不幸殉難的海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吾愛航運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覈實相關內容。

    來源:鳳凰新聞唐駁虎,吾愛航運網整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