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日行业发布的数据,2019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为4.07GWH,同比下降31%,环比增长3%。其中新能源客车电池装机量为0.62GWH,同比下降52%,现将2019年10月新能源客车动力电池装机量特点及应对策略简析之,供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参考。

  特点一、在新能源客车同环比“双降” ,降幅明显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发布的数据,从车辆细分类别来看,2019年10月新能源汽车电池装车量、装机量同比、占比如下表:

宁德时代一家独大 2019年10月新能源客车电池装机量特点简析

  可见,在2019年10月新能源汽车电池装车量中,纯电乘用车最大,占比超7成,同比、环比均下降;新能源专用占比最小,同比下降,环比大涨;10月新能源客车(含纯电和插混)电池装机量为0.62Gwh,同比下降超5成,在新能源汽车中同比降幅为最大,环比下降16%,也是新能源汽车中降幅最大的。

  特点二、以安全性能最优的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96.0%,其次锰酸锂电池占比3.5%,再次是钛酸锂电池占比0.5%

  根据数据统计,10月新能源客车动力电池总的装机量为0.62GWH,也就是620MWh,按电池类别划分其装机量结构如下:

宁德时代一家独大 2019年10月新能源客车电池装机量特点简析

  可见,2019年10月新能源客车电池装机量中,按电池种类划分,磷酸铁锂电池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占比为96.0%,处于垄断地位;锰酸锂电池装机总量占比为3.5%,占比次大;最小的是钛酸锂电池只有0.5%,三元电池为零。为何?

  1)因为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无毒环保、结构稳定、循环性能好、铁资源丰富,这对安全性能是第一重要的载人客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锰酸锂电池由于在常温和低温下循环性能好,且材料丰富,制备技术成熟,安全性能也不错,但在高温下循环性能不好,且高性能材料的制备技术不够成熟,因此少量用于纯电动客车的搭载,而用于混合动力客车搭载的要多些。

  3)钛酸锂电池装机总量占比为0.5%,占比很小,主要是目前只有珠海银隆一家生产这种电池,用的厂家较少。其特点是其快充性能较好,且循环寿命较长,能量密度比磷酸铁锂要高,但其安全性能比不上磷酸铁锂电池,因此目前几乎不可能形成主流。

  4)三元电池由于安全性能相对差些,因此客车上搭载的几乎没有(乘用车上搭载的比较多)。

  特点三、纯电动客车方形电池仍是主流

  根据电池分会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按照电池形状划分,2019年10月,新能源客车中的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电池装机量占比统计分析表:

宁德时代一家独大 2019年10月新能源客车电池装机量特点简析

  解读:

  纯电动客车中,方形电池装机量最大,占比达到81%,为最大,其次是软包型,最小的是柱形。

  简析:

  1)对于锂电池而言,目前主要有三种结构的电芯——圆柱形、方形和软包。圆柱卷绕式是一种很古典的电池构型,得到了长期的应用,业界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设计经验。这类电池的优点包括生产效率高、一致性好等。缺点包括圆柱外形导致的空间利用率低、径向导热差导致的温度分布问题等。从近年纯电动客车电池的装机量来看,目前国内最流行的当属方形锂电池。方形锂电池具有空间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但是,这一型电池的设计也是最为复杂的,需要考虑的设计变量非常多,技术要求较高。

  不过就电动客车言,目前市面上大多采用的都是方形锂电池。其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家企业方形电池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不断挤压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

  软包锂电池就是液态锂离子电池套上一层铝塑膜包装。软包电池具有散热性能好,空间利用效率高,自重轻等优点。但也有生产制作效率低,铝塑膜封装的长期可靠性较难保证,容易漏液等缺点。

  2)插电式混动客车中,软包型电池装机量最大,占比达到65.0%,其次是方形,柱形为零。

  特点四、宁德时代一家独大,占比近9成;前5名企业占比99.019%,几乎垄断了整个客车行业

  根据行业发布的数据,2019年10月主流电池配套客车企业装机量如下表

宁德时代一家独大 2019年10月新能源客车电池装机量特点简析

  可见,2019年10月新能源客车电池装机量中,主流配套电池企业中,宁德时代是龙头老大,占比为89.89%,接近9成,垄断程度太高。前5家企业集中度为99.019%,几乎垄断了整个客车行业的动力电池装机量。而2019年10月新能源客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大幅度下降超5成,可见新能源客车行业动力电池的配套行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大洗牌在所难免,优胜劣汰是竞争结局。

  面对补贴大幅度退坡,新能源客车动力电池行业必然受到影响。动力电池企业如何才能生存下来并获得发展?建议应对策略:

  1、提高产品力。在研发方面,攻克纯电动客车低温运行的“老大难”,有实力的电池企业可启动低温电池研究项目,突破常温电池的充放电条件——零度以上充电和零下20度以上放电的限制,能够实现在零下35度放电正常和零下20度充电正常。如果这项技术研发成果,无疑会给动力电池企业抢占新能源客车市场份额大大加分。

  2、提高充电效率,解决纯电动客车充电效率低下的痛点。 在充电方面,有实力的电池企业,可考虑开发移动补电车,完善固移并举的充电方案,解决用户的充电难题。

  3、进一步开发提升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耐高低温、快充等电池技术,同时加大电池成组结构研发力度,实现pack成组效率。

  4、在产品布局上,可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组合策略,满足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做好优势产品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基础上,加大三元锂电池的研发和生产,进军新能源乘用车和专用车市场,以降低市场风险。

  5、在产业链整合上,有实力的动力电池企业可进一步发挥创新联盟的产业集群优势,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联动,建立紧密协同的产业生态链。一方面,可考虑与整车企业进行联合开发,在车辆设计阶段就把把电池的能量密度考虑进去。同时进行底盘一体化设计,将电池放在底盘上,达到整车轻量化设计,保证车辆续航里程。另一方面,通过投资入股等多种方式锁定上游资源供应,减少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有效降低成本。

  6、针对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特点,开发适合海外市场的动力电池,抓住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逐步上升的市场机遇,拓展需求空间,闯出海外市场新天地,摆脱国内新能源客车动力电池需求受限的尴尬处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