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獨龍江沿岸各村都與邊境相連,每個村都有獨龍族羣衆幾代人守護神聖界碑、守衛邊境安全的感人故事,他們與歷代邊防官兵一起,用自己的鮮血和汗水守護着祖國的邊疆。馬庫村獨龍族村民迪志新的父親幾十年前曾參與修繕獨龍江邊境線上的各個界碑,當過一批批邊防官兵巡護界碑的嚮導。

壯麗70年:雪域青山家國情



雪域青山的家國情懷

——雲南獨龍族“一躍千年”系列報道(下)

行走獨龍江,兩岸雪山連綿,峽谷陡峻,東岸高黎貢山有聯繫外界的通道,西岸擔當力卡山是國境線上的天然屏障。這裏有與緬甸接壤的97.35公里邊境線,有93%的森林覆蓋率,新中國成立後,“一躍千年”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獨龍族羣衆就生活在這裏。

在雲南省貢山縣獨龍江干部羣衆心中,祖國的邊境國門、家園的青山綠水,都需要盡心竭力去守護。家和國,已在獨龍江人民心中融爲一體。

日前,獨龍江邊境派出所榮獲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成爲全國榮獲該獎章的13個青年先進集體之一。這是獨龍江警民的家國情懷在新時代守護邊疆的生動演繹。

山中那神聖的界碑

獨龍江鄉與緬甸山水相連,邊境線及界碑分佈在原始森林中或雪山懸崖之上。多年來,獨龍族羣衆在建設家鄉的同時,也和邊防官兵一起守護着界碑,守衛着邊疆。

獨龍江在下游馬庫村以外3公里處41號界碑旁流入緬甸,距界碑幾十米遠的江邊有兩間小木屋,裏面住着馬庫村獨龍族村民馬軍福一家。馬軍福的父親馬國忠原是多年守護界碑的界務員,2017年7月,59歲的馬國忠突然去世,21歲的馬軍福繼承父業當了界務員和護邊員。雖然家裏在馬庫村有一棟政府資助建的安居房,但他和母親、弟弟還是習慣在界碑附近的小木屋裏生活。

在木屋內火塘邊,馬軍福向記者講述了他的守邊生活:每天他都去查看41號界碑,清除界碑旁的雜草,打掃遊客和中緬邊民留下的垃圾。每隔一兩天,他就去獨龍江對岸1公里外查看40號界碑。每年還給界碑上的字進行一次描紅。在雪山頂上還有42號界碑,路途遙遠,他和村裏的5個界務員結伴一年兩次去查看42號界碑,來回4天,途中沒有路,他們用砍刀砍開荊棘,砍出了一條小路,晚上就在背風的地方用塑料布搭個簡易帳篷睡覺。說起界務員的職責,他堅定地說:“把界碑管理好是界務員的責任,絕不讓任何人搞破壞。”

馬庫村獨龍族村民迪志新的父親幾十年前曾參與修繕獨龍江邊境線上的各個界碑,當過一批批邊防官兵巡護界碑的嚮導。迪志新14歲就跟隨老一輩界務員進原始森林、上高寒雪山巡護祖國的邊界。1999年10月,迪志新跟隨邊防官兵歷時16天,完成對39號、40號、41號、42號界碑的巡護任務。2014年,迪志新成爲界務員,開始巡護生活。他對記者說:“我喜歡當界務員,等我老了,讓兒子也當界務員,永遠都要守好界碑、守好邊疆!”

“獨龍江上游雪山上的43號界碑被稱爲死亡界碑,因爲雪厚山險,過去幾乎每年邊防官兵和羣衆巡查時都有傷亡。”李小軍說。

獨龍江沿岸各村都與邊境相連,每個村都有獨龍族羣衆幾代人守護神聖界碑、守衛邊境安全的感人故事,他們與歷代邊防官兵一起,用自己的鮮血和汗水守護着祖國的邊疆。

只有衣冠的烈士墓

沿獨龍江巴坡村後山人馬驛道上行約800米,青松翠柏間坐落着一個規模不大的烈士陵園。陵園大門的對聯引人注目:“幹革命不講條件,保邊疆爲國獻身。”

走入陵園,迎面山坡上矗立着兩排8方黑色的墓碑。自1952年獨龍江解放以來,先後有8位邊防戰士爲守衛和建設獨龍江獻出了寶貴生命。墓碑上的墓誌銘非常簡短,有些烈士未寫明犧牲原因。記者通過尋訪,找到了每個戰士犧牲的悲壯故事。

1964年5月,獨龍江邊防戰士張卜得了急性闌尾炎,大雪封鎖着進入獨龍江的路,醫生進不去,病人出不來,只能空投藥品。茫茫原始森林中,邊防官兵和羣衆沒有找到空投的藥品,本可治癒的闌尾炎就這樣奪走了張卜年輕的生命。

8名犧牲的戰士中,最讓人心顫的是2001年犧牲的北京籍戰士於建輝。那年5月,邊境派出所官兵參加修築獨龍江巴坡村附近的公路,滂沱大雨和泥石流沖斷公路,搶修過程中,戰士於建輝在將一塊石頭移到路邊時,由於路基不穩掉進了獨龍江,瞬間被激流吞沒。他年邁的父母輾轉千里從北京來到怒江,想見兒子最後一面,可獨龍江大雪封山,兩位老人只能遙望獨龍江失聲痛哭。“這名戰士至今我印象很深,帥帥的,很善良的人!”巴坡村村委會主任王世榮回憶說。

其他戰士的犧牲同樣令人扼腕。戰士邱旦史在巡查界樁時被野獸襲擊身亡;獨龍族戰士孔玉錄去村裏買豬途中遭遇泥石流身亡;18歲的戰士張枝繁爲給戰友和羣衆探路而跌落懸崖;戰士劉金國下鄉經過年久失修的獨木橋時不幸掉入江中;戰士齊當此在行軍路上誤食毒菌不幸去世;戰士莊雲在幫駐地羣衆砍柴時滾下山崖犧牲。

“掉進獨龍江的戰士都找不到遺體,墓裏只有他們的衣冠。”獨龍江邊境派出所所長李小軍含淚說,“8位烈士戍邊衛國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激勵着我們守護好邊疆。”

1952年獨龍江邊防部隊駐守獨龍江以來,警民小學、救人軍醫等愛民固邊的故事在獨龍江兩岸流傳。獨龍江邊防官兵多次被評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獨龍族人民的貼心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近幾年來,獨龍江邊境派出所打造抵邊警務室,攜手獨龍族羣衆守護邊境,助推脫貧攻堅。

守護林海青山

獨龍江流域屬於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下游是密不透風的熱帶雨林,上游是高大古老的原始叢林。獨龍族人民不僅守護着邊境,也守護着森林,因爲森林是美麗家園、祖國邊疆的一部分。

4月25日上午,在獨龍江中游孔當村肯迪小組獨龍族村民肯光華家門口,記者遇到肯光華和村民肯小新,他倆身穿迷彩服,腰挎一把砍刀,準備上山巡邏護林。兩年前,他倆當了護林員,每月工資800元。肯光華有些害羞地說:“很多年前我們燒荒開地,種幾年又換地方砍樹燒荒,很多山都光了,很難看。這些年不燒荒了,山上的森林纔多了。”獨龍江鄉有313名村民成爲生態護林員,他們從過去的毀林燒荒者,變成了森林的守護人,同時成爲生態脫貧的受益者。

如今,獨龍江森林中有數不清的珍稀野生動物。獨龍江森林管護站工作人員胡志榮告訴記者,去年他們在森林中安放了33臺紅外相機,其中兩臺紅外相機兩個多月就監測到蘇門羚、赤斑羚、獼猴、狗熊、豹貓等8個物種。在馬庫村距邊境僅2公里的森林管護所,森林管理員李志偉是管護所的第一個大學生,他告訴記者:“馬庫這一帶森林經常能看見一級保護動物戴帽葉猴,我用普通相機拍到過一次。”

“現在動植物保護措施加強了,獨龍族羣衆的保護意識也增強了,野生動物越來越多,整個獨龍江流域都有黑熊出沒,野生動物肇事也逐年增多。”獨龍江森林管護站工作人員肯林利翻閱着登記本告訴記者,“前年有429起野生動物肇事,去年有462起,尤其是黑熊、豺狼來偷喫蜂蜜、牛、豬的比較多,但所有野生動物肇事都有保險賠償。”

護林員和村民們不但不捕獵野生動物,還經常救助野生動物。今年3月,孔當村玉美村小組的護林員在後山巡山時發現一隻腿骨折的二級保護動物貢山麂,護林員把這隻受傷的貢山麂帶回鄉林業站救治,爲它包紮好傷口,幾天後它能行走了,又把它放回山林。

“我們護林員巡山經常遇到危險,去年3月我們到西藏交界處獨旺地區巡山,我們6個人蹚水過麻必羅河時,河水漲到腰部,我們手拉手緊緊抓在一起,纔沒有被河水沖走。”獨龍江迪政當村護林小隊長龍德誠說。迪政當村有81名護林員,平均每人管1413畝森林,每月兩次巡山,有時到西藏交界處和中緬邊境附近巡山,來回要四五天。“去年6月,冷木當村小組護林員李清講在巡山回來路上,因突發癲癇墜下百米懸崖。這是最讓我們內疚的事,此後大家都更注意安全,但卻沒有一個人提出不當護林員。”

獨龍江的水奔騰不息,歌唱着獨龍江人民守護綠水青山的熱血故事;高黎貢山的雪潔白無瑕,見證着歷代獨龍江警民守護邊疆的家國情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