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想法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多接收一个老人就多接收一个,争取不落下一位老人!”11月18日,义乌市鸿佰洲养老服务中心董事长蒋永智对记者说了这么一句话。

创业虽艰不敢忘乡梓

说起蒋永智,在他的家乡苏溪镇青春村是远近闻名,乡亲们都称他是“能人”。出生于1959年的他,早年在郑州从事铁路物流生意风生水起,致富后不忘家乡,连任数十年村支书,通过对家乡的无私反哺,对养老、公益事业孜孜不倦,展现出一个朴实农民企业家的情怀。

2016年,蒋永智回到苏溪乡下探亲,看到农村不少年老体弱的村民无人照料生活艰苦,这让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经过几番思索,他毅然放弃红火的生意回到家乡,决心为社会弱势群体做点事业。于是,他把自家的房屋和花园拿出来,创办了一个社会化的养老中心,来帮助这些老人。

2016年,经过筹划,投资达2500万元的义乌市鸿佰洲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开门接纳各地老人。蒋永智不惜重金购买了先进的设备,聘请了知名的医生和专业的护理团队,为老人们提供定期体检、医疗、保健、护理、康复、急救、转院及临终关怀等服务。为了美化养老中心的环境,蒋永智更是斥巨资,修建了15000平方米的绿化景观,把养老中心打造成了山水园林风格的院落。

2017年,蒋永智响应苏溪党委号召,投资30多万元,在鸿佰洲养老服务中心开辟场地,创办了义乌首家孤老党员关爱中心,接纳了8名年老体弱的高龄党员入住,为他们解决平时无人照料的难题。

据悉,鸿佰洲养老服务中心是义乌首家按照国际化标准建设实行的医养结合大型民营养老机构,从创办之初到现在,已经为170多名老人解决养老问题。

3年“倒贴”500余万元

“每天身体清清爽爽,还有人陪我聊天解闷。”91岁的金洪潘老人入住鸿佰洲养老服务中心已有3年,她拉着记者的手,一个劲儿地点赞这里的生活环境。

院内居住着百余位老人, 为了更好地摸清老人们的脾气、性格、生活习惯,蒋永智每天和老人们生活在一起,针对老人的各种性格,最终摸索出了以人为本、因人而异的管理方式。在保证老人吃得好、穿得暖的前提下,蒋永智把文化养老渗透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求医护人员每月为老人过生日、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在养老中心,许多老人常年住在这里,连过春节也不愿意回家。蒋永智希望,让老年人在这里真正感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年来,蒋永智的鸿佰洲养老服务中心非但没有盈利,还“倒贴”了不下500万元。即使在资金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蒋永智还为特困孤寡老人、特困待养人员减免部分的费用。至今,院内还住着一些多年没有缴纳费用的老人。

做养老这些年,蒋永智不仅日以继夜的付出,经济上也早已入不敷出,但凭借着对这项事业的热情,市民政局和苏溪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不管有多艰难,他都会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残疾人之家”托起残疾人“上班梦”

采访当日的一通电话,让蒋永智喜出望外。他开心地告诉记者,又为残疾人之家对接了一家爱心企业,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

原来,前不久,蒋永智自行筹集50多万元资金,筹建了苏溪镇残疾人之家和苏溪镇示范性居家养老中心。“苏溪镇有300多名残障人士,还有10多个农村没有创办村级居家养老中心,许多老人平时生活不能自理,养老和就餐成了问题。”蒋永智介绍,创办苏溪镇残疾人之家和苏溪镇示范性居家养老中心,就是为了解决这些残疾人、老人的后顾之忧。

在残疾人之家,记者见到了带儿子过来做手工活的朱阿姨。朱阿姨的两个儿子均患有智力障碍,14年前丈夫不幸离世,家庭的担子都压在了她的身上。“以前我自己出去打零工,心里却牵挂着家里的儿子,给儿子做饭都像打战一样……”得知朱阿姨的情况,蒋永智主动联系上她,并告知可以到残疾人之家做手工活,工资计件发。如此一来,朱阿姨既能照顾到儿子,又能靠自己的劳动获得获酬。

作为老弱病残群体之家的“大管家”,蒋永智坦言,花甲之年“再创业”的他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做养老事业更需要的是责任和担当,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医,就是他的奋斗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