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想法就是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多接收一個老人就多接收一個,爭取不落下一位老人!”11月18日,義烏市鴻佰洲養老服務中心董事長蔣永智對記者說了這麼一句話。

創業雖艱不敢忘鄉梓

說起蔣永智,在他的家鄉蘇溪鎮青春村是遠近聞名,鄉親們都稱他是“能人”。出生於1959年的他,早年在鄭州從事鐵路物流生意風生水起,致富後不忘家鄉,連任數十年村支書,通過對家鄉的無私反哺,對養老、公益事業孜孜不倦,展現出一個樸實農民企業家的情懷。

2016年,蔣永智回到蘇溪鄉下探親,看到農村不少年老體弱的村民無人照料生活艱苦,這讓他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經過幾番思索,他毅然放棄紅火的生意回到家鄉,決心爲社會弱勢羣體做點事業。於是,他把自家的房屋和花園拿出來,創辦了一個社會化的養老中心,來幫助這些老人。

2016年,經過籌劃,投資達2500萬元的義烏市鴻佰洲養老服務中心,正式開門接納各地老人。蔣永智不惜重金購買了先進的設備,聘請了知名的醫生和專業的護理團隊,爲老人們提供定期體檢、醫療、保健、護理、康復、急救、轉院及臨終關懷等服務。爲了美化養老中心的環境,蔣永智更是斥巨資,修建了15000平方米的綠化景觀,把養老中心打造成了山水園林風格的院落。

2017年,蔣永智響應蘇溪黨委號召,投資30多萬元,在鴻佰洲養老服務中心開闢場地,創辦了義烏首家孤老黨員關愛中心,接納了8名年老體弱的高齡黨員入住,爲他們解決平時無人照料的難題。

據悉,鴻佰洲養老服務中心是義烏首家按照國際化標準建設實行的醫養結合大型民營養老機構,從創辦之初到現在,已經爲170多名老人解決養老問題。

3年“倒貼”500餘萬元

“每天身體清清爽爽,還有人陪我聊天解悶。”91歲的金洪潘老人入住鴻佰洲養老服務中心已有3年,她拉着記者的手,一個勁兒地點贊這裏的生活環境。

院內居住着百餘位老人, 爲了更好地摸清老人們的脾氣、性格、生活習慣,蔣永智每天和老人們生活在一起,針對老人的各種性格,最終摸索出了以人爲本、因人而異的管理方式。在保證老人喫得好、穿得暖的前提下,蔣永智把文化養老滲透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求醫護人員每月爲老人過生日、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在養老中心,許多老人常年住在這裏,連過春節也不願意回家。蔣永智希望,讓老年人在這裏真正感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三年來,蔣永智的鴻佰洲養老服務中心非但沒有盈利,還“倒貼”了不下500萬元。即使在資金如此困難的情況下,蔣永智還爲特困孤寡老人、特困待養人員減免部分的費用。至今,院內還住着一些多年沒有繳納費用的老人。

做養老這些年,蔣永智不僅日以繼夜的付出,經濟上也早已入不敷出,但憑藉着對這項事業的熱情,市民政局和蘇溪鎮黨委政府的幫助,不管有多艱難,他都會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

“殘疾人之家”托起殘疾人“上班夢”

採訪當日的一通電話,讓蔣永智喜出望外。他開心地告訴記者,又爲殘疾人之家對接了一家愛心企業,在授人以魚的同時,“授人以漁”。

原來,前不久,蔣永智自行籌集50多萬元資金,籌建了蘇溪鎮殘疾人之家和蘇溪鎮示範性居家養老中心。“蘇溪鎮有300多名殘障人士,還有10多個農村沒有創辦村級居家養老中心,許多老人平時生活不能自理,養老和就餐成了問題。”蔣永智介紹,創辦蘇溪鎮殘疾人之家和蘇溪鎮示範性居家養老中心,就是爲了解決這些殘疾人、老人的後顧之憂。

在殘疾人之家,記者見到了帶兒子過來做手工活的朱阿姨。朱阿姨的兩個兒子均患有智力障礙,14年前丈夫不幸離世,家庭的擔子都壓在了她的身上。“以前我自己出去打零工,心裏卻牽掛着家裏的兒子,給兒子做飯都像打戰一樣……”得知朱阿姨的情況,蔣永智主動聯繫上她,並告知可以到殘疾人之家做手工活,工資計件發。如此一來,朱阿姨既能照顧到兒子,又能靠自己的勞動獲得獲酬。

作爲老弱病殘羣體之家的“大管家”,蔣永智坦言,花甲之年“再創業”的他也是摸着石頭過河,做養老事業更需要的是責任和擔當,讓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醫,就是他的奮鬥目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