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很多人发际线移至后脑勺。

HR眼里都有一道年龄分水岭,来隔绝大龄求职者。35岁这个从公务员招考到职场招聘的年龄线,俨然已成为职场“生死线”。35岁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找工作,在多数人眼里,不是落魄,就是折腾。

从2018 年以来,互联网公司大规模传出裁员消息,滴滴、360、乐视、蘑菇街、暴风魔镜等巨头公司都在其列。从前端后后台,从技术到管理,从新兵到老将,谁都难幸免。对于初入职场的新兵,无非就是挪窝换工作,而在企业已有不错职位和薪水的职场老员工该如何应对新的处境?

一、再就业

多数人依然会选择继续在职场打拼,毕竟另起单干的风险和魄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这时候两级分化现象严重,那些从进入职场就开始在企业混日子的员工很难逃过35岁的魔咒。待遇不如从前、工作强度调整极限、晋升通道愈发狭窄...职场之路愈发艰难。

反观那些从30岁开始蠢蠢欲动,积攒人脉、保持自己的学习能力,锻炼出了强大的内心,还确定了十分明确的目标的职场干将,是截然不同的待遇。他们大多都有搞定事情,搞定客户、上司、下属的能力。成为同事眼中的万能人才、老板的左膀右臂。

二、创业

不走企业单位的独木桥,还有创业的阳关道。他们大多积累了一些行业内的资源,又熟悉公司运作和管理的逻辑,抵御住了初创构思期的寂寞,肝脏熬过了一个个酒局,拉来了投资,转眼成为CEO,为新事业奋斗。

商业世界不是对35岁以上的中年人不友好,而是对混日子不努力的人不友好。

想温和地走进35岁,避免35岁职场黑洞,唯一能做的是打磨自己,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