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很多人髮際線移至後腦勺。

HR眼裏都有一道年齡分水嶺,來隔絕大齡求職者。35歲這個從公務員招考到職場招聘的年齡線,儼然已成爲職場“生死線”。35歲還在通過招聘網站找工作,在多數人眼裏,不是落魄,就是折騰。

從2018 年以來,互聯網公司大規模傳出裁員消息,滴滴、360、樂視、蘑菇街、暴風魔鏡等巨頭公司都在其列。從前端後後臺,從技術到管理,從新兵到老將,誰都難倖免。對於初入職場的新兵,無非就是挪窩換工作,而在企業已有不錯職位和薪水的職場老員工該如何應對新的處境?

一、再就業

多數人依然會選擇繼續在職場打拼,畢竟另起單幹的風險和魄力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這時候兩級分化現象嚴重,那些從進入職場就開始在企業混日子的員工很難逃過35歲的魔咒。待遇不如從前、工作強度調整極限、晉升通道愈發狹窄...職場之路愈發艱難。

反觀那些從30歲開始蠢蠢欲動,積攢人脈、保持自己的學習能力,鍛煉出了強大的內心,還確定了十分明確的目標的職場干將,是截然不同的待遇。他們大多都有搞定事情,搞定客戶、上司、下屬的能力。成爲同事眼中的萬能人才、老闆的左膀右臂。

二、創業

不走企業單位的獨木橋,還有創業的陽關道。他們大多積累了一些行業內的資源,又熟悉公司運作和管理的邏輯,抵禦住了初創構思期的寂寞,肝臟熬過了一個個酒局,拉來了投資,轉眼成爲CEO,爲新事業奮鬥。

商業世界不是對35歲以上的中年人不友好,而是對混日子不努力的人不友好。

想溫和地走進35歲,避免35歲職場黑洞,唯一能做的是打磨自己,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