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劉長春 胡克潛 張建喜

汶上縣郭樓鎮古城村是一個有着三千年歷史文化的古老村落,但由於缺乏富民增收產業,村居環境髒亂差,村民收入低、矛盾多,村委連辦公場所都沒有。2007年,退伍軍人李召林被黨員羣衆選爲村黨支部書記。從上任起,李召林就立下目標,那就是一定要帶領古城村把發展搞上去,讓村裏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靠實幹美鄉村

“幹部就是幹事的!黨員幹部必須不計個人得失,事事想在前頭,處處幹在前面。”這是李召林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上任之初,村集體一窮二白,並且還欠了外債,村“兩委”運行舉步維艱,李召林從並不富裕的家中拿出3萬元墊付村“兩委”各項開支,使村裏工作逐步開展起來。

2017年3月份,古城村被確定爲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面對美麗鄉村建設日程緊、任務重、頭緒多的嚴峻形勢,李召林沒有退縮。他帶領支部一班人,走訪羣衆,把脈問診、分類施策。在建設過程中,他堅持公道公正,嚴禁村幹部插手工程建設,所有建材一律公開招標,大大壓縮了建設成本,保證了工程質量。在清障工作中,他主動帶頭砍伐自家60多棵大樹,將自家十幾畝的宅基地和坑塘無償捐獻給村裏建設使用。“剛開始家人不理解,不應該拿着自家的東西無償捐給村裏。”李召林說,爲了說服家人,他費盡心思,一找到機會就給家人講村裏未來的美好規劃。終於他用對集體的公心和誠心打動了家人,也獲得了村民的支持,連昔日有名的“難纏戶”也主動到村委大院找到李召林,想爲村莊建設出把力。

從美麗鄉村開工,李召林每天奔波在辦公室和工地上,三餐沒有準點,十個月裏瘦了三十多斤。在建設工作進行到最緊要的關頭,李召林因腦梗復發病倒了,醫生要求他住院治療,他卻說:“村內大量工作都在有序開展,決不能因爲我個人的事情延誤工作,身體有病能忍則忍能抗則抗。”經過醫生與家人的反覆勸說,李召林終於同意每天去醫院打兩個小時點滴,即使在打針的時候他也不停地用手機協調着工作。好多次,身在外地的女兒打電話問候他,他總說爸爸很忙沒時間詳談,有空再打給你。可等他有空的時候已經是四個月以後的事了,而他打給女兒的第一個電話裏說的卻是:“爸爸跟你說個好消息,我們村的美麗鄉村建設驗收通過了!”

育產業富村民

“農民盼這盼那、最盼的是增收有渠道,致富過日子。我們既要讓村莊美起來,更要讓羣衆富起來。”家門口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李召林又開始探索發展模式,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家中的環境也要有質的改變。

有了生態宜居環境作支撐,李召林因地制宜制定發展規劃,積極引進外來投資。上海一家農業技術公司與村裏達成合作意向,重點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着力打造田園綜合體。目前已投資2000多萬元,流轉土地200多畝,建設集農業示範、育種、無土栽培爲一體的高效觀光玻璃大棚。爲了保障村民收益,在項目落地前,李召林代表村集體與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村集體以管理服務和基礎設施入股分紅10%,公司以資金入股分紅50%,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紅40%,實現了企業、集體和村民三方共贏。

在和企業合作過程中,李召林不斷學習先進經營理念,決定藉助農業供給側改革,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走規模流轉土地、種植中藥材促增收的路子。他帶領村“兩委”班子一戶戶做工作,整合流轉土地近1000畝,每年可爲村集體增收14.5萬元。面對市場需求,對流轉土地規劃建設了中藥材種植基地,種植了決明子、板藍根、烏豆、丹蔘等中藥材。爲更好促進村民增收,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勞務公司,組織村民爲種田大戶及企業提供勞務,進行統一派工、集中管理,用工單位支付中介費用,村民不用出村便能獲得穩定收入。

倡文明樹新風

“文化是古城村的‘魂’,我們除了在鄉村文化品牌建設上着力外,更把村民思想文化建設作爲重點工作。”李召林介紹。

在村委辦公樓改造裝修過程中,李召林堅持科學佈局、合理利用的原則,堅持發展成果羣衆共享理念,規劃建設了黨羣之家、兒童之家、“和爲貴”調解室等,並在村委辦公樓前建設了郕國城歷史文化研究會、“O2O”智慧黨建大廳和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等多功能服務大廳。

爲豐富羣衆文化生活,他又發動村“兩委”班子,組織羣衆參加百姓劇團、廣場舞蹈隊、聽友會,每個季度都開展廣場舞大賽。組織開展“好婆婆好媳婦”“文明衛生戶”“文明家庭”等多種形式的評選活動。並設立“善行義舉四德榜”,加強村民個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教育,促進了家庭和諧。開展移風易俗,組織羣衆修訂了《村規民約》,弘揚敬老愛老傳統美德,以良好家風帶動社會文明,大力倡樹時代新風,提高村民幸福指數,構建文明幸福新古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