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改革大幕拉開。

深交所配套對創業板交易及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進行修訂,與普通投資者息息相關。

創業板註冊制下,投資者應該做好哪些準備,中證君盤點了創業板投資的十大變化!

1. 創業板股票漲跌幅限制比例由10%提高至20%。

2. 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

3. 優化盤中臨時停牌機制,設置30%、60%兩檔停牌指標,各停牌10分鐘。

4. 引入盤後定價交易機制,允許投資者在競價交易收盤後按照收盤價買賣股票。

5. 增加連續競價期間“價格籠子”,規定連續競價階段限價申報的買入申報價格不得高於買入基準價格的102%,賣出申報價格不得低於賣出基準價格的98%。

6. 創業板存量投資者可繼續參與交易,普通投資者參與註冊制下首次公開發行上市的創業板股票交易,需重新簽署新的風險揭示書。

7. 對新申請開通創業板交易權限的個人投資者,增設前20個交易日日均10萬資產量及24個月的交易經驗的准入門檻。

8. 取消現場簽署風險揭示書的要求,投資者可以通過紙面或電子方式簽署。

9. 限價申報單筆數量不超過10萬股,市價申報單筆數量不超過5萬股。

10. 創業板註冊制下發行上市股票首個交易日起可作爲兩融標的。

漲跌幅放寬至20%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充分考慮創業板存量投資者的權益和交易習慣,存量投資者適當性要求基本保持不變,對新開戶投資者設置與風險相匹配的適當性要求。

深交所27日晚間也發佈配套制度安排——《創業板股票交易特別規定(徵求意見稿)》,主要內容包括:

(一)完善創業板新股上市初期交易機制

提高創業板新股上市初期價格發現效率,一是增加新股不設漲跌幅天數,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二是優化盤中臨時停牌機制,設置30%、60%兩檔停牌指標,各停牌10分鐘。

(二)股票競價交易漲跌幅限制比例放寬爲20%。

(三)實施盤後定價交易

引入盤後定價交易機制,在創業板股票競價交易收盤後按照時間優先的原則,以當日收盤價對盤後定價買賣申報逐筆連續撮合,以滿足投資者按照收盤價成交的交易需求。

(四)增加連續競價期間“價格籠子”

強化對拉抬打壓等異常交易行爲的防控,防範股票出現嚴重異常波動情形和持續過度炒作,規定連續競價階段限價申報的買入申報價格不得高於買入基準價格的102%,賣出申報價格不得低於賣出基準價格的98%。

(五)設置單筆最高申報數量上限

爲減少拉抬打壓和大額封漲跌停等異常交易行爲、抑制股票短期炒作,設置單筆申報數量上限,即限價申報單筆數量不超過10萬股,市價申報單筆數量不超過5萬股。同時,保留現行創業板每筆最低申報數量爲100股的制度安排,不改變投資者交易習慣。

(六)調整交易公開信息披露指標

根據創業板股票漲跌幅度變化,調整交易信息披露指標和閾值。具體包括,一是修改有漲跌幅限制的股票交易公開信息披露指標閾值,將當日收盤價格漲跌幅偏離值±7%調整爲漲跌幅±15%、價格振幅由15%調整爲30%、換手率指標由20%調整爲30%;二是修改交易異常波動指標,將連續3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調整爲±30%,取消其他異動指標;三是增加嚴重異常波動指標,即連續10個交易日內3次出現同向異常波動情形、連續10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100%(-50%)、連續30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0%(-70%)。

(七)優化兩融交易機制

爲提高市場定價效率,改變“單邊市”問題,創業板註冊制下發行上市股票首個交易日起可作爲兩融標的。

(八)新增股票特殊標識

一是對未盈利、存在表決權差異、協議控制架構或者類似特殊安排的企業新增特殊標識;二是爲提示投資者防範新股價格波動風險,對上市初期新股進行標識。

新開戶資產門檻爲10萬

此外,深交所還修訂發佈了《創業板適當性管理實施辦法》。

深交所表示,從維護市場穩定、防範風險角度,考慮現有創業板市場基礎和投資者狀況,與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協調銜接,進一步優化適當性管理要求,確保改革順利推進。

本次修訂遵循存量不變、增量優化和風險匹配原則。一方面,目前創業板存量投資者基數較大,要兼顧好存量市場的平穩運行,注重保持政策的延續性和平衡性。另一方面,創業板改革涉及發行、上市、交易、退市等各項基礎制度,投資者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需要與之相匹配。

修訂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創業板存量投資者可繼續參與交易,其中普通投資者參與註冊制下首次公開發行上市的創業板股票交易,需重新簽署新的風險揭示書。二是對新申請開通創業板交易權限的個人投資者,增設前20個交易日日均10萬資產量及24個月的交易經驗的准入門檻。三是適應信息技術發展,便利投資者,取消現場簽署風險揭示書的要求,投資者可以通過紙面或電子方式簽署。

有利於激發市場活力

此外,關於創業板投資者適當性准入要求與科創板存在一定差異,會不會影響科創板市場流動性?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創業板和科創板都承擔着資本市場服務創新發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任務,兩個板塊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科創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創業板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

同時,科創板允許未盈利的企業發行上市,而創業板在改革初期上市的企業均爲盈利企業。因此,兩個板塊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存在差異,是符合兩個板塊各自定位和實際情況的。目前看,創業板投資者人數雖然多於科創板,但兩個市場規模不同、體量不同,上市公司數量不同,不能簡單用投資者絕對數量多少來判斷市場流動性。此外,兩個板塊的制度安排在運行一段時間後,都將進行評估完善。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爲,創業板註冊制的擴容並不會對市場造成壓力,從潛在投資者來看,目前A股不缺錢,關鍵是看創業板註冊制的吸引力有多大。

“性價比比較高的公司如果能夠上市,實際上它會激發市場的投資熱情。所以不能簡單的認爲說有更多的公司上市了,這個市場就還會受到不利的影響。大家常講'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有新的更有活力的公司上來,老的沒有活力的公司逐步按規則來退市,其實反倒是使得市場持續保持其活力和財富效應的一個基礎。”魯政委進一步指出。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