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老洞爲峨眉山著名的岩溶洞穴,洞位於仙峯寺右側山腰,藤蘿倒值,下臨絕壁。九老仙府是仙峯寺與九老洞的統稱。

圖成九老記香山,此洞緣何創此間
料是個中丹訣煉,老人九九適追攀
——清·譚鍾嶽《九老仙府》
今天要說的
想必你已經知道了
就是“峨眉十景”之一
九老仙府
在仙峯寺第一座大殿前石柱上
一副石刻楹聯
概括了“九老仙府”的主要景點
全稱九老仙人洞
九老仙府簡介
九老仙府是仙峯寺與九老洞的統稱。“寺號仙峯,洞臨九老;山迎佛頂,臺接三皇”。九老洞位於九老峯下海拔1752米處。經過仙峯寺九蓮池,前行約500米,穿過密密的杜鵑、箭竹林叢,便到了洞口。相傳九老洞是仙人聚會的洞府,許多神仙故事,給它蒙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神奇色彩。又說這裏是道教財神趙公明修煉洞府,裏面有一張石牀,相傳爲趙公明當年用過遺物。
藏於峨眉山深處
不顯山不露水
也許這樣清幽仙境般的存在
才能配的上“仙府”二字吧
九老仙府歷史
明崇禎年間,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胡世安三次遊歷峨眉山後,在《登峨山道里記》一文中說:“最奇者,莫如九老仙人洞。昔黃帝訪廣成子天皇真遊此,遇一叟洞外,詢‘有侶乎?’答以‘九人’。今名以此。”所謂九老,即天英、天任、天柱、天心、天禽、天輔、天衝、天黃、天蓬。明清以來的旅峨遊記,多有“燭獨行三十餘里,聞雞犬鼓樂聲,蝙蝠如雅撲炬”的敘述,語多矛盾。近人林散之的《九老洞》詩寫道:
山雨不可晴,秋徑沒蒿萊。
大坪何兀兀,九老尤奇哉。
洞古潛蚊螭,風雲時徘徊。
松翠自波濤,半空起層臺。
此中有馴猿,時時清嘯衰。
老僧喚之來,飼之以青梅。
相依兩摩挲,情好如嬰孩。
我嘆天地間,萬物何相催。
人與物無連,物與人何猜。
並注:“九老洞多猿,時出沒峯巒岩石間,老僧與之甚狎愛,它人不可近也。”
九老洞內供奉的是財神趙公明
本名朗,字公明
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
爲中國正財神,司掌世間財源
很多人覺得自己財運欠缺時
都會到這裏拜拜財神
以求安居樂業,大吉大利的
美好心願
而九老洞多年來
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一個迷宮
洞內黝黑陰森溼潤
能直立行走的通道僅120米
往前岔洞交錯,深邃神祕
未探明前,人多不敢入內
1986年7月
經過四川省地質礦產局207地質隊
和有關專家聯合進行科學考察後
才初步揭開九老洞之迷
九老洞構造
九老洞爲峨眉山著名的岩溶洞穴,洞位於仙峯寺右側山腰,藤蘿倒值,下臨絕壁。洞口呈“人”字形,高約4米。在長達1500多米向下延伸的通道內,有一個全封閉型的觀賞空間,它首先呈現出的是多變的空間美。第一段爲淺部,人可直立行走。它有比較寬大的廳堂,廊道式洞穴,如水晶洞、燕子洞;第二階爲中部,開始出現岔洞,至此僅能蛇行。這一段是九老洞的主體部分,多系網狀交叉形的宮型洞穴,洞中有洞,洞下有洞,上下重疊,縱橫交錯,僅在洞穴交錯處,形成較大的洞穴或豎井,如虎牙洞、石筍洞、迷宮洞。第三段爲深部,主要是裂隙型洞穴,一條陰河時而沿裂隙滲出,時而蜿蜒隱入洞底。
洞壁和洞頂是
天然雕琢的岩溶造型
絢麗多姿
啓發人們產生自由而豐富的愉快聯想
九老洞環境
洞內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芽、石花等等,或如萬劍懸垂,雨後春筍;或如巨型盆景,微型石林;或發琪花蕙草,異獸珍禽;或如仙女下凡,和尚唸經……儼然是一座古樸而新奇、典雅而森嚴的藝術宮殿,令人忽驚忽喜。而突如其來的蝙蝠倒掛,羣燕飛撲,也給這座地下迷宮增加了神祕感和生命活力。
如此一個隱世之地
卻有着衆多精彩傳說
不由得讓人想要一探究竟
看看其中奧祕
在這人間草木之中
去尋覓仙班蹤跡
光影的交融剎那
彷彿窺見了心中的答案
- END -
編輯/意燃意爆
圖/袁學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