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角風談雍正王朝解密篇6——總106期)

在《雍正王朝》中有個人物的死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個人就是孫嘉誠,也正是由於他的死,點燃了年羹堯滅亡的導火索。

那麼到底誰該爲孫嘉誠的死負責呢?

本期話題:雍正王朝中雍正帝爲什麼要派孫嘉誠去西北?只因他做錯了一件事!

一、

誰是孫嘉誠?

孫嘉誠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原型是孫嘉淦,他是康熙帝五十二年進士,歷經三朝而不倒,官至左都御史、直隸總督、協辦大學士。這個人跟劇中的人物性格一致,就是以直諫著稱,在《清實錄》中雍正帝稱他爲直諫第一人:

“朕自從繼位以來,敢於直言進諫者,只有孫嘉淦一人。”

在劇中,孫嘉誠變成康熙六十年一甲的第三名,與狀元、榜眼合成三鼎甲!

由此可見孫嘉誠的學問絕不是蓋的,從後來他參年羹堯列的那些罪狀來看,思路相當敏捷,語言着實犀利,措辭十分得當,是一個文化水平極高又極其聰明之人。

孫嘉誠在劇中有著名的三大諫:

第一諫,諫新朝鑄錢不合理,作爲一個小小六品戶部主事的孫嘉誠,就因爲此事跟戶部尚書阿靈阿當着衆臣之面打起來了,最後鬧到雍正帝面前評理,最後雖然雍正帝當面斥責了他,但隨後就派張廷玉升孫嘉誠爲三品官。

第二諫,諫張廷璐科場舞弊,當然這個案子並不是孫嘉誠一個人死諫的,這個案子的關鍵在於張廷玉這裏。孫嘉誠深夜拜訪張廷玉,替他寫好了諫折,不卑不亢,肝膽相照,可以說此舉是他挽救了張廷玉的性命!

第三諫,諫年羹堯是個奸臣,說正是由於年羹堯的飛揚跋扈,目無王法,才導致京師大旱。結果惹得雍正帝心中不滿,派他去求雨,沒想到孫嘉誠竟然求下來了雨,後來在雍正帝的撮合下,年羹堯跟孫嘉誠暫時化解了矛盾。

二、

他爲什麼這麼喜歡直諫?

首先,就像剛纔提到的,他是飽讀詩書且科舉考試第三名,一般書讀到這種程度的人,都比較認死理,當然劉墨林這個特例我們後面會分析到。正是因爲孫嘉誠學業紮實,對大清律瞭如指掌,所以才能在幾個關鍵時刻跳出來指出問題,如果沒有紮實的基礎,是做不到有理有據的直諫的。

其次,他的相貌決定了他的人生,在劇中可是把他刻畫成了巨醜的一個人,一般這種外貌上比較奇怪的人,都是大才。要想刷存在感,靠正常的途徑是刷不出來了,想一下網紅界的大姐大鳳姐。所以,孫嘉誠最引以爲傲的除了自己的才學以外,就是敢於直諫的性格了,對看不過去的事情就要說出來!

當然,最重要的是孫嘉誠所作所爲完全是爲國爲民,不管是指出鑄錢的弊端,還是挽救了張廷玉,甚至是彈劾年羹堯,每一步都是爲國爲民,尤其是對雍正帝絕對忠誠,這纔是他敢直諫的底氣。

大家想象一下,一個堂堂的大清國探花,竟然委屈的在戶部當小小的主事。而雍正朝的探花劉墨林,一出來就是朝廷要職,後來雍正帝還跟他一起喝酒,直接任命內閣學士、軍機章京上行走,只不過被劉墨林拒絕了,他死後,雍正帝可是加封蘇舜卿一品誥命夫人。

而孫嘉誠就沒有這麼好運了,但是即使這樣,他也沒有怨天尤人,一直忠於雍正帝。直諫鑄錢弊端,被雍正帝當庭斥責,鬱鬱寡歡的孫嘉誠打算去自盡的,被李紱救下,後來又被張廷玉夜訪,馬上恢復鬥志。彈劾年羹堯,被雍正帝派去曬太陽,幸虧他的身板還硬朗,不然小命就交代在那裏了。

可是即使雍正帝這樣對他,他仍然不忘初心,即使跟年羹堯和好了,年羹堯勸他改改脾氣,結果他一句話就懟過來了:

“軍令,孫某是不會犯的。脾氣也是不會改的!”

三、

雍正帝爲什麼反感孫嘉誠參年羹堯?

年羹堯確實該參,主要理由孫嘉誠也說出來了:

雖然有功,可是那是雍正帝運籌帷幄,百官和天下百姓的支持纔打勝的仗;年羹堯雖然爲了打仗需要,斬了違反軍令和耽誤軍糧的官員,但是他草菅人命的行爲本身就是錯誤,尤其罷免一省巡撫,這是年羹堯具備的權力嗎?

進京後百官竟然跪迎,他卻視而不見;在大殿上雍正帝讓軍士卸甲,結果無人敢動,年羹堯竟然說出他們不知有皇帝的話來;最後任免官員,年羹堯更是上了一個名單,這把皇帝放到哪裏?

首先,但是他說的這些問題,雖然是問題,但是沒有相應的罪名,年羹堯這些行爲並沒有觸犯到律法的底線,都是一些主觀上的判斷,不能爲憑據。

其次,雍正帝即位以後一共辦了幾件大事,先是追繳戶部欠款,結果弄出來個諾敏案,讓雍正帝大失臉面;其次科舉舞弊案,雍正帝寄託了太多希望在裏面的,結果最終殺了主考張廷璐;第三就是鑄錢一事,雍正帝可是大加讚賞的,結果孫嘉誠一過來就巴拉巴拉說了一通,顯得自己很牛逼,這讓雍正帝臉面往哪放?豈不是顯得雍正帝很無知?

這也是爲什麼雍正帝后來跟老十三胤祥下棋的時候,問他是不是看不起朕?

唯獨西北戰事,年羹堯打贏了,這也正是給主子雍正帝長臉的時候,可以說雍正帝指望年羹堯回京鞏固自己的皇位的,結果孫嘉誠不分青紅皁白,也不分場合,就蹦出來大加評判,難道雍正帝是傻子,看不出來年羹堯飛揚跋扈?用得着你孫嘉誠指出來嗎?

後來雍正帝氣的扔筆給他,讓他寫年羹堯罪狀,這二貨拿起來就問紙在哪,還是張廷玉提醒他,御筆是你能用的嗎?

尤其是最後在雍正帝的撮合下跟年羹堯和好了,雍正帝還指望着他們兩個推行新政呢,結果孫嘉誠一副欠揍的樣子:

“脾氣也是不會改的!”

四、

孫嘉誠爲什麼會被殺害?

可以肯定的是雍正帝面對年羹堯也是非常不爽,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回宮後不停地讓年秋月“卸甲”了。

只是,雍正帝還沒有足夠的理由殺年羹堯,而面對頑固不化的孫嘉誠來說,正好是一枚非常棒的棋子,孫嘉誠是忠臣,這句話一點都不假,如果他被年羹堯殺害了,那麼不是趁機把年羹堯也拿下嗎?

所以,雍正帝明知道孫嘉誠跟年羹堯不合,但仍然把他派往了西北!

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嗎?

其實並不是!

雍正帝真正要把孫嘉誠派往西北的原因是爲了破壞他的同盟!

我們看他在太陽底下暴曬的時候,都是哪些人陪着他?

都是一羣清流,這裏面就有後來被砍頭的李紱好友謝濟世和陸生楠,還有就是劉墨林。

實際上孫嘉誠此時就是清流的領袖,也是大哥,正是在他死後,李紱才真正成爲清流黨的老大哥!

如果雍正帝再讓他參贏了,那麼還有誰能阻攔他們這一批人,他們得理不饒人,即使沒理,也能給整出理來。比如參年羹堯,竟然把京師大旱的理由也用上,清流一黨,特別善於利用天象發揮,這也是歷朝歷代清流參人的慣用伎倆,關鍵這玩意是玄學,好壞全憑一張嘴,雍正帝哪裏頂得住?

孫嘉誠好歹還有點是非觀念,後面的李袚還有謝濟世和陸生楠就完全沒有是非觀念了,完全只考慮個人利益!逮到誰就參誰,劉墨林就是因爲替田文鏡說了幾句公道話,結果他們連劉墨林也不放過,說他望風梯榮、取媚皇上,要一塊參他!

而這股歪風,就是從孫嘉誠開始的,顯然,雍正帝也看出了這一點。

所以,後來的孫嘉誠之死、李紱之被罷官、謝濟世和陸生楠被砍頭,都代表着清流一派被雍正帝在逐步打壓。

所以,孫嘉誠的死,錯就錯在一件事上,他不該發動大家一起參年羹堯,如果僅僅是他一個人參,反而更讓雍正帝信賴!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上期回顧:雍正王朝中張五哥爲何選擇給老十三胤祥守陵?三個細節揭開真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