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似乎是一種悖論,一個固執的父親,爲什麼會對自己的孩子投降呢。這和很多中國式家庭是多麼的相似,我們都互相愛着對方,但是對方不知道,有時候自己還會瞞過自己,父親恐怕到最後都不知道自己對孩子的愛有多深。

很多人說,李安的三部曲讓全世界都認識了這個華裔導演,電影裏細膩的感情讓很多人對家庭,對父親這個角色動容。
三部曲的主角都是由郎雄扮演的,三個經歷不一樣,角色不一樣的父親都有着相同點,沉默寡言,在家裏時時刻刻都要保持自己的權威,但是又都很愛自己的孩子。
電影裏的家庭結構和父親的形象,讓很多人有共鳴,這個平常沉默的,強大的父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從不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在孩子和自己有異見的時候,只能無條件投降。

這似乎是一種悖論,一個固執的父親,爲什麼會對自己的孩子投降呢?但是很多時候家長們的愛只是不在孩子面前表露出來而已。
一個永不投降的父親,最後只能無條件投降
事件的起因是偉同從臺灣移民到美國已經10年,有着傳統的中國家庭式教養,卻很好地融入了美國文化,跟自己的男朋友Simon同居有5年了,雖然是同性伴侶但卻比許多異性戀相處的都融洽。這種安穩的生活突然被父輩的壓力所打破,爲了逃避父母安排的相親,應付父母想抱孫子的願望,偉同決定以假結婚的形式給父母一個交代。

這個開頭似乎就預示了這樣一個結局:偉同拼命想要隱藏的事情,到最後一定會被發現。
那麼這個看起來其樂融融的一家人,爲什麼會到你瞞我瞞的地步呢?
偉同的父親是關鍵。
父親是一個師長,一個一呼百應的大人物,爲了參加兒子的婚禮,他來到了美國,這個當過兵的父親,即使到了美國也能得到自己曾經的老部下的吹噓,看着自己的老部下在拍自己的馬屁給自己敬酒,他隱隱約約看向了自己的兒子,似乎是在向他炫耀,“看。在這裏都有人這麼尊敬我。”

可想而知,偉同在家裏的時候,這個老父親也沒少耍威風。一個做過師長的男人在家裏肯定是一個不可違逆的大家長,不準孩子在家裏違抗自己,這也是偉同移民的一個原因,在家裏得時時刻刻聽話,父親會像訓自己手底下的兵一樣訓自己。
這樣的家庭環境註定了孩子不敢把真相告訴自己的父親。父子之間缺少溝通的橋樑,因此互相不知道對方的內心在想什麼。又因爲父親經常以傳統的觀念要求自己的孩子,偉同纔會想出假結婚這個餿主意,表面上看是因爲擔心自己的父親受不了自己真實的性取向,事實上是孩子覺得自己沒辦法在家長那獲取認同。

在這個家庭關係中,母親是調和劑。母親看出了偉同的難處,發現了自己孩子真正的對象,她選擇和自己的孩子站在一邊,瞞着自己的丈夫,她說:“你爸身體不好,別跟他說。”
而父親看出來了偉同和西蒙之間的關係,他和西蒙說,我知道了你們之間的關係,但是別和偉同媽媽講,她受不了。
這個家庭裏的夫妻關係和父子關係相似,雖然我們都愛對方,可是有些話不能對你說。夫妻之間不坦誠,但是由都愛着對方。

這和很多中國式家庭是多麼的相似,我們都互相愛着對方,但是對方不知道,有時候自己還會瞞過自己,父親恐怕到最後都不知道自己對孩子的愛有多深。戎馬一生的父親在最後經過機場安檢的時候默默舉起了雙手,那似乎象徵着一種投降,一種對生活的委曲求全,以及傳統道德之外對另一種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的默認。
這個父親對自己的孩子投降了,我相信在過去的很多時候,父親是一個不會向自己的孩子投降的家長,所以孩子不願意說出自己的心裏話。但是到了最後的時刻,爲了讓孩子得到幸福,沒有負罪感,他選擇了什麼都不說。這個父親終於對自己的孩子投降了,因爲自己太愛自己的孩子而投降。
一個會示弱的父親,得到了孩子的愛意
今年11月最新綜藝《一路成年》芒果TV裏,徐錦江和他的兒子徐菲也參加了節目。經常在影視劇裏演反派角色的徐錦江在生活中十分依賴自己的兒子。
徐錦江不會點外賣,徐菲給點了外賣。在外面逛街的兒子,還惦記着愛玩的老爸,並買玩具帶了回來。
兩個小時還沒有生好火,他氣餒自己沒用,情緒糟到幾乎崩潰。兒子卻安慰他說:''沒關係,多大事兒呢,有我呢。''

徐錦江在節目裏說:“我想他去多點關心我。”
徐錦江不像一個傳統的父親,不在孩子面前談論自己的內心。相反,他會和孩子分享自己的脆弱,自己的弱點。孩子並沒有成爲一個軟弱的大人,相反,徐錦江的兒子徐菲是一個樂於助人,陽光的大男孩。
這是因爲被父母認可信任的孩子,更容易激發孩子潛在的內驅動力,他會主觀地給自己定位,儘量去高質量的完成一件事,自我意識更趨於完善,完全擺脫了兒時的依賴行爲。

並且,隨着被父母依賴的感覺,反而讓孩子的行動力更強,獨立性更加完好。他們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行爲,保持在積極的頻道上,同時他們也更喜歡那種成就感。
除了示弱,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家長們還可以“有條件投降”
有條件投降是一種不太明顯的示弱。
前幾天,有個家長在交流羣裏面抱怨,“孩子太懶了,出去玩一會一定要抱,我每次都是出門的時候牽着孩子,回來的時候孩子就長在我的手上,我每次回家雙手都是酸的。”

要是在《喜宴》裏,父親肯定是一臉嚴肅,堅決不抱孩子,這麼一點路,有什麼必要抱回來?這是一個堅決不投降的家長。
如果是徐錦江估計在孩子要求之前就會說,“孩子,我走不動,你能不能拉拉我?”
有條件投降是這樣的,“爸爸現在也很累,我們慢慢走回家,到了快到的時候再抱你好不好?”
說出自己的感受,但是又保留了作爲家長的自尊,這是一種在孩子和父母之間折衷的做法,我們不完全答應孩子的要求,但是又讓孩子得到了鍛鍊。
結語:
家庭是以愛爲基礎的,但是如果家長不和孩子交流,孩子是體會不到家長對自己的愛意的。有愛也會有距離,不願意和孩子溝通,說出自己的感受是造成距離的原因。很多人認爲不能一味的答應孩子的要求,固執的老派人物覺得孩子就是要鍛鍊的,那麼取一箇中間的度,在孩子提要求的時候家長可以“有條件投降”,順便和自己的孩子溝通一下,此時此刻的自己,作爲家長是怎麼樣的。既滿足了孩子的愛,也用溝通拉近了距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