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7项高含金量措施显成效,养猪业现四大转机)

各项政策的效果正在显现,全国生猪生产整体上进入了止降回升的转折期,生猪存栏环比降幅进一步收窄,市场供需矛盾有所缓解。

“生猪生产的四项硬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力争明年底基本恢复到常年80%左右的水平。”

11月22日,在农业农村部召开的10月份生猪生产形势新闻发布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给出前述回应。

猪肉是重要的民生产品,猪肉的稳产保供,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视。

从今年8月底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关于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9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了一揽子17条支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恢复生猪生产协调办公室,积极推动各项生猪生产扶持政策落实落地,强化各地政策落实跟踪调度;加强对生猪生产和市场、饲料生产等情况的跟踪监测。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出台了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文件,多数省份将生猪稳产保供的目标分解到市县,进一步压实责任;一些省份大力支持龙头企业扩产增养,建设高标准规模养殖场,增加产能的同时推动产业升级。不少地市级人民政府也出台了生猪稳产保供的政策措施,确实是真刀真枪的硬措施支持生猪生产恢复和发展。

11月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南方九省(区、市)生猪生产调度会,推介“龙头企业加农户”“产业体系帮农户”等技术模式,调动小散户增养补栏积极性,促进南方地区生猪生产加快恢复。

各项政策的效果正在显现,全国生猪生产整体上进入了止降回升的转折期,生猪存栏环比降幅进一步收窄,能繁母猪存栏开始止降回升,规模养殖场生产恢复进一步加快,各项生产指标都在好转,供需矛盾有所缓解。进入11月份,全国生猪价格已经有所回落。

随着扶持生猪生产各项利好政策的落实落地,加上市场行情看好,养殖户补栏增养的积极性明显提升,10月份生猪生产主要指标都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杨振海称,目前养猪业出现了四个积极变化:一是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首次止降回升。10月份,能繁母猪环比增长0.6%,这是自去年4月份以来能繁母猪存栏环比首次增长;

二是全国规模养猪场生猪生产持续较快恢复。10月份,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猪存栏环比增长0.5%;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7%。这已经是全国1.3万家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规模猪场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连续两个月环比增长;

三是全国生猪存栏降幅进一步收窄。10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降幅是0.6%,与8月份、9月份相比,分别收窄了9.2和2.4个百分点;

四是全国生猪生产恢复面不断扩大。东北、西北和黄淮河地区生猪恢复比较快,西南、华南地区产能下滑也趋缓。

杨振海表示,从这些积极因素判断,当前全国生猪产能下滑已基本见底,目标是年底前存栏有望止降回升。然而,生猪生产有自身的规律,恢复生产还需要一个过程。对于明年上半年的生猪生产来说,主要还取决于今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的数量。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止降回升,照此趋势发展,在疫情防控持续推进和疫情稳定的情况下,明年上半年生猪生产总体来说将进一步好转。

据悉,母猪补栏从出生到可以配种需要7至8个月的时间,能繁母猪怀孕时间接近4个月,育肥猪出栏上市需要6个月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市场供应明显增加可能还要到明年下半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