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7項高含金量措施顯成效,養豬業現四大轉機)

各項政策的效果正在顯現,全國生豬生產整體上進入了止降回升的轉折期,生豬存欄環比降幅進一步收窄,市場供需矛盾有所緩解。

“生豬生產的四項硬指標出現積極變化,力爭明年底基本恢復到常年80%左右的水平。”

11月22日,在農業農村部召開的10月份生豬生產形勢新聞發佈上,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給出前述回應。

豬肉是重要的民生產品,豬肉的穩產保供,引起了從中央到地方的重視。

從今年8月底以來,國家密集出臺一系列關於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9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明確了一攬子17條支持生豬生產發展的政策措施。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成立恢復生豬生產協調辦公室,積極推動各項生豬生產扶持政策落實落地,強化各地政策落實跟蹤調度;加強對生豬生產和市場、飼料生產等情況的跟蹤監測。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8個省(區、市)出臺了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文件,多數省份將生豬穩產保供的目標分解到市縣,進一步壓實責任;一些省份大力支持龍頭企業擴產增養,建設高標準規模養殖場,增加產能的同時推動產業升級。不少地市級人民政府也出臺了生豬穩產保供的政策措施,確實是真刀真槍的硬措施支持生豬生產恢復和發展。

11月7日,農業農村部召開南方九省(區、市)生豬生產調度會,推介“龍頭企業加農戶”“產業體系幫農戶”等技術模式,調動小散戶增養補欄積極性,促進南方地區生豬生產加快恢復。

各項政策的效果正在顯現,全國生豬生產整體上進入了止降回升的轉折期,生豬存欄環比降幅進一步收窄,能繁母豬存欄開始止降回升,規模養殖場生產恢復進一步加快,各項生產指標都在好轉,供需矛盾有所緩解。進入11月份,全國生豬價格已經有所回落。

隨着扶持生豬生產各項利好政策的落實落地,加上市場行情看好,養殖戶補欄增養的積極性明顯提升,10月份生豬生產主要指標都出現了積極的變化。

楊振海稱,目前養豬業出現了四個積極變化:一是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首次止降回升。10月份,能繁母豬環比增長0.6%,這是自去年4月份以來能繁母豬存欄環比首次增長;

二是全國規模養豬場生豬生產持續較快恢復。10月份,全國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生豬存欄環比增長0.5%;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4.7%。這已經是全國1.3萬家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場,規模豬場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連續兩個月環比增長;

三是全國生豬存欄降幅進一步收窄。10月份,全國生豬存欄環比降幅是0.6%,與8月份、9月份相比,分別收窄了9.2和2.4個百分點;

四是全國生豬生產恢復面不斷擴大。東北、西北和黃淮河地區生豬恢復比較快,西南、華南地區產能下滑也趨緩。

楊振海表示,從這些積極因素判斷,當前全國生豬產能下滑已基本見底,目標是年底前存欄有望止降回升。然而,生豬生產有自身的規律,恢復生產還需要一個過程。對於明年上半年的生豬生產來說,主要還取決於今年下半年能繁母豬存欄的數量。目前能繁母豬存欄量已經止降回升,照此趨勢發展,在疫情防控持續推進和疫情穩定的情況下,明年上半年生豬生產總體來說將進一步好轉。

據悉,母豬補欄從出生到可以配種需要7至8個月的時間,能繁母豬懷孕時間接近4個月,育肥豬出欄上市需要6個月的時間。這就意味着,市場供應明顯增加可能還要到明年下半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