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许因为心里有鬼吧,李鸿章写给慈禧和光绪的遗嘱只敢说“服官四十年,未尝因病请假”, 而不敢像张之洞一样声明自己“不谋私利”。临终前,他给子孙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需悲痛,我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 , 望你们无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辨,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最近偶然读到两份晚清重臣的遗嘱,觉得颇有意思,也很值得玩味。
1909年,晚清重臣张之洞的生命即将油尽灯灭。临终前,他给子孙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需悲痛,我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 , 望你们无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辨,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
8年前的1901 年某日,李鸿章自知不行了,给慈禧和光绪皇帝上了最后一道奏折,这实际上也是他的遗嘱。奏折里,李鸿章也表白了自己的心迹,说自己“服官四十年,未尝因病请假”,“每念时局艰危,不敢自称衰病,惟冀稍延余息,重睹中兴”。
张之洞与李鸿章在遗嘱中,都提到了自己的勤政。这一点不是自吹,有他们一生的行事为证。但张之洞有一点跟李鸿章截然不同,那就是他的个人操守远在李鸿章之上。张之洞为官清廉,从不索賄受賄,因为家中人口多,日子过得很艰难,有时年关实在挺不过去,他就派人典当衣服之类的东西。正因为官做得“清洁卫生”,所以,他敢在遗嘱中说:“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
李鸿章则是一个典型的贪官。李鸿章初入仕时,他家只是中产之家,李府最盛时居然有田一百多万亩,难怪当时有人讽刺他“宰相合肥天下瘦”。也许因为心里有鬼吧,李鸿章写给慈禧和光绪的遗嘱只敢说“服官四十年,未尝因病请假”, 而不敢像张之洞一样声明自己“不谋私利”。
两份遗嘱表面上大致相近,深究起来迥然相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