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黄桷坪街道邮电支路社区居民正在看《九龙报》,了解九龙坡区“十有”民生体系。

11月9日,重庆九龙报刊发了“九龙坡区民生工作大会特别报道”,并增印12万余份报纸在辖区街道、商圈、社区进行投递,让更多市民了解九龙坡区“十有”民生体系,真切感受民生实事的分量和温度。当日,记者先后采访九龙坡区多处社区居民,探听到他们对民生工作开展的真实声音。

住有所居:居家更幸福

“真是太好了,又有1万多户居民要受益了!”杨兴仁今年69岁,是《九龙报》的忠实粉丝。11月9日一大早,他就看到了“全区民生工作大会特别报道”,并且留意到2020年棚户区改造目标为147万平方米、13942户,不由得感慨万千。原来,他本人就是石坪桥街道矿机村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受益者。他原来的房子位于矿机厂家属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老旧破烂。该改造项目实施后,他选择异地安置到位于水碾的中冶幸福居小区。“房子面积变大了,周边环境好了,我和老伴感觉十分幸福。”

身有所保:生活更安心

家住红育坡社区74号2-1的居民杨小庆说:“作为本社区二十多年的居民,我对‘身有所保’特别有感触。今年我们社区每隔100米就安装了摄像头,总共安装了52个,24小时全方位监控。我家住在2楼,以前曾经遭遇盗窃,自从安装了摄像头后,我顿时有了安全感,短时间出门也不需关窗户;梯坎安装了防护栏,上坡下坎有了扶手后,老年人不易摔倒。”

无独有偶。现住邮电支路社区黄桷花园的居民罗兴珍也对小区的治安环境大大点赞。她告诉记者,现在小区每天都有专门的治安防范巡逻队巡逻,“尤其是到了晚上8点左右,他们就会在小区拿喇叭喊话,让我们注意安全。”不仅如此,社区工作人员还会经常入户给居民发放安全宣传资料,定时定期组织他们学习安全消防防范知识。“我住在这里安全系数提升了,更安心、更放心了。”罗兴珍如是说道。

需有所应:业余生活更精彩

家住红育坡社区航天小区的居民敖茂芬说,作为本社区十多年的居民,对“需有所应”深有体会。作为几十年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欠佳,但社区近年来新建了文化墙和文化广场,让附近居民有了休闲场所,加上定期放露天电影,还有法制宣传等,都满足了居民文化的需求。

老有所养:老年生活更丰富

“从《九龙报》上看到‘十有’民生体系建设里,2020年标准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面将达到80%,这个对我来说特别受益,以后的老年生活将会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也将更好。”65岁的田坝村社区居民李家素高兴地说道,相比搬进养老院,她更愿意在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提升的消息,让她非常期待。

病有所医:健康更有保障

11月9日上午,家住黄桷花园65岁的罗群庆,看到《九龙报》上对九龙坡区“十有”民生体系的报道后,深有感触地说:“像我们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可以去就近的医院免费体检。而且社区医院的硬件设施也更加完善了,而且还给我们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感谢政府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关心百姓,“我觉得自己的健康有了保障,今后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