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小朋友們查看小燕趣聞新發現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最貴的東西自然是無價的東西,珍貴到無法用價格來衡量。這兩張世上最貴的草稿分別是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儘管現存的《蘭亭序》不是王羲之的真跡,但就其書法價值來說也已經是無價之寶了,更別說是真跡了。
令人非常詫異的是,如此珍貴的兩張書法作品,其實只是兩張草稿而已。《蘭亭序》如此,《祭侄文稿》也是如此,只是《祭侄文稿》這張草稿比《蘭亭序》寫得更潦草而已。
兩張書法草稿雖然潦草,但是兩種筆法美卻是掩蓋不了的。一張呈現內擫美,一張呈現外拓美。
元代袁裒在《書學纂要總論書家》中說,“右軍用筆內擫而收斂”。從這我們知道王羲之善用內擫筆法,用這種筆法的結果會使字的結構緊緻收斂。
這就是《蘭亭序》呈現出來的內擫美。
舉一個《蘭亭序》裏的例子,“羣”字,我給這個字加上了紅箭頭做輔助線,我們會發現王羲之用內擫的筆法,明顯讓這個字的結構出現一個收斂點,字的結構緊緻起來。
用這種結構寫出的字,有飄逸灑脫的美感。這種飄逸灑脫的字體美感與王羲之飄逸灑脫的性格天衣無縫地結合起來。所以這種美是來自王羲之骨子裏的。
再來看看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呈現出來的外拓美。
顏真卿筆法圓轉,善用篆書筆法,《祭侄文稿》呈現出字體結構的外拓美。顏真卿字體的結構特點是“平畫寬結”,而區別於王羲之那種“斜畫緊結”的字體結構特點。
“平畫寬結”的字體結構是,字體方正而不是瘦長,字體沒有明顯的中心點。中心散,但整個字體不散,給人穩重大氣之美。這就是《祭侄文稿》呈現的外拓之美。
《祭侄文稿》中的字比較潦草,我用顏真卿的《自書告身帖》中的幾個字給你看一下這種字體的特點,這種“平畫寬結”的字體特點看起來就沒有王羲之《蘭亭序》有飄逸感了。
這種外拓的字體結構呈現出穩重大氣感,《祭侄文稿》雖然潦草了點,但是骨子裏還是會透出這種穩重大氣之美。
結束語:
你要學會從不同角度欣賞書法的美。飄逸是一種美,穩重大氣也是一種美。當然了書法的美也不止這兩種。
書法審美層次越高,你看到的書法美也就會越多。
原創作者:墨蟲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