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終於抽出空來看了《少年的你》。這部影片講的是校園暴力的事情,看這部電影時候很難想象會有如此嚴重的校園暴力事件。

孩子被霸凌,學校就是“江湖”,孩子的身不由己你該怎樣解決?

電影的開始是一個被霸凌的女孩跳樓自殺了,隨後,陳念被霸凌。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陳念救了小混混小北,隨着故事的發生,小北成了跟隨陳念保護着她的人,而小北很多時候都是自生難保,如何保證陳念時時刻刻的安全呢?有一次小北不在身邊,陳念被暴打,被羞辱。這樣的一次羞辱,讓陳念走入絕望。

而當霸凌者魏萊去向陳念求和的時候,魏萊說:我們其實應該會是很好的朋友的,我報考了北大,你呢?這時候的陳念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憤怒的情緒了,一失手把魏萊推下了長長的樓梯。

故事的結局是霸凌者魏萊死了,而陳念坐牢了。兩個成績優異的高中生,人生就這樣被毀了。

孩子被霸凌,學校就是“江湖”,孩子的身不由己你該怎樣解決?

曾一度懷疑它的真實性,感覺與現實嚴重的脫離。然而,在最近發生的新聞中,各種校園暴力事件的確讓人大跌眼鏡。我想,或許如此嚴重的校園暴力本身就是存在的,只是我有幸沒有遇到。

一個小孩的眼睛裏被同學塞進去很多紙條,而作爲成年人的我都無法得知紙條怎麼能塞進眼睛裏去呢?另外,眼睛裏連沙子都容不下,這個被塞紙條的孩子居然忍受了幾天後才告知老師。爲什麼發生這樣的事情,孩子沒有第一時間告訴自己的父母呢?

在我們一度追逐“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成爲學霸”的同時,我們是不是更該考慮的是幫助孩子建立完善的人格呢?脫離了身心健康,單單是成績優異又有何用呢?

孩子被霸凌,學校就是“江湖”,孩子的身不由己你該怎樣解決?

魏萊:霸凌者的背後,是“空心病”在作祟

魏萊是一個長得聰明伶俐的漂亮女孩,學習成績優異,得過不少獎項。而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優秀的女孩,卻是這場校園霸凌的始作俑者。

胡小蝶因爲霸凌而跳樓,她被審問的時候卻不以爲意,滿臉與自己無關的表情。還說出:這樣一來,她家裏可以得到好多賠款。面對一個逝去的生命,她完全沒有觸動,毫無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欺負陳念之時,也是毫無惻隱之心,在強者面前她裝可憐無辜,欺負弱者的時候毫不心軟。

孩子被霸凌,學校就是“江湖”,孩子的身不由己你該怎樣解決?

魏萊被審問的時候,出現了她的媽媽,卻不見她的爸爸,魏萊說她的爸爸已經一年沒和自己說過話了,可見,她是缺乏父愛的。而她的媽媽也是非常忙碌的,只在乎她的成績。與警察溝通的時候,她媽媽說:現在的孩子心理怎麼這麼脆弱,說了幾句就跳樓了。她媽媽的冰冷態度也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最後,魏萊失蹤好幾天了,她的父母都沒有找她嗎?還是清理道路障礙的工人不小心發現了死去的魏萊。

魏萊父母的教育就是典型的只看重孩子成績的教育方式,他們把她教育成了學習機器,卻不懂得人間溫暖與愛。一個缺乏愛的人,她的內心是空洞的,她也是不懂如何去愛的。同時,她並不懂得生活的意義,也不懂得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她把自己的樂趣和精力耗費在欺負別人身上,或許看着別人痛苦,才能讓她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她痛苦,也要看着別人痛苦。

這樣的魏萊,她是空洞的,也可以被稱爲“空心病”。

孩子被霸凌,學校就是“江湖”,孩子的身不由己你該怎樣解決?

什麼是“空心病”?

價值觀缺陷導致心理障礙,被稱之爲“空心病”。

釋義:價值觀缺陷導致的心理障礙,症狀爲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對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現在很多青少年都可以被稱爲“空心病”,他們並不知道生活的意義,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只知道學習。這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這些青少年往往都是缺乏父母的關心和愛的,缺乏家庭的溫暖,或者是父母建立的價值觀不正確。

看《少年的你》之後,我回想起初中時代聽說的有一部分學生拿着刀打羣架,傷了一個同學。而這樣一羣打架的少年大多都是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

再者,影片中,警官說:有一羣學生打死了一個同學,問他們爲什麼那樣做,他們說並不知道那樣會把他打死的。這是對孩子安全教育的缺失。

孩子被霸凌,學校就是“江湖”,孩子的身不由己你該怎樣解決?

如何保護孩子在學校不被惡性欺負呢?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孩子在學校的“大江湖”裏,父母不在身邊,也不可能時時刻刻保護着我們的孩子,教會他保護自己最重要。

01 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

面對同學的惡性攻擊,首先要告訴孩子的是不隱瞞,一定要告訴父母和老師。如果那個被塞紙條在眼睛裏的孩子一直不告訴老師,那將導致多麼嚴重的後果?

告訴孩子哪些行爲是不對的,是不可以做的。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不能只關注於教孩子保護好自己,同時,也要教孩子基本的爲人準則,不欺負別人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安全教育。

孩子被霸凌,學校就是“江湖”,孩子的身不由己你該怎樣解決?

02 父母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身體健康很重要,但是,父母也不能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孩子保持溝通,表示關心,給孩子溫暖的愛,這種愛不是生活上逆來順受的溺愛,而是深入人心的父母之愛。在愛中成長的孩子,內心是充實溫暖的,纔不會在成長的過程中迷失自己。

03 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

終日被作業和學習環繞的孩子,就如整日繁忙工作的我們,如果沒有時間去感受生活中除了學習和工作之外的樂趣,肯定會生活的很無趣。孩子不是學習機器,學習和生活兼顧,他才能保持一顆熱愛生活的心。

孩子被霸凌,學校就是“江湖”,孩子的身不由己你該怎樣解決?

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願望的人。——蘇霍姆林斯基

一個健全的人格,一個健康的身體,這纔是優秀的前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