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 年,吉日嘎拉出生在自家牧場的蒙古包裏,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溫圖高勒蘇木,位於巴丹吉林沙漠北緣,在牧民古老的傳說中這裏曾有一片看不到邊的大海。母親給他取的名字包含着“幸福像大海一樣”的美好祝願,按照此意他給自己取了個漢語名字——福海。不善言談的“80 後”牧民福海是家中長子,也是主要勞動力,常年留在戈壁灘上放牧。36 年來,烈日風沙在他臉上留下了印記。

2017年5月16日,內蒙古額濟納旗溫圖高勒蘇木,一處水塘早已乾涸,塘泥反射早上8 點的太陽光宛如水面重現,剛出圈的羊羣奔向其中尋找食物。

福海的車在農場中曲線行駛,遠處沙堆形成的“小山丘”此起彼伏。

福海的母親其其格出門的標準穿戴。據柺子湖氣象站統計,這裏年平均8級以上的大風近百天,年平均沙塵暴30天,冬季極端最低-30.7℃,夏季極端最高氣溫44.8℃,沙漠溫度可達80℃。

常年在沙地上開車,福海練到一手行走沙地的好車技和陷車自救的本領,十多分鐘後,藉助一套特製的器材和複雜技巧,他將車成功開出。

2000 年以後,福海明顯感覺到“下雨少了,年年乾旱,風沙颳得大了,次數變多了”。如今蘆葦沼澤消失殆盡,牧場邊的沙山悄然推進。

在額濟納旗縣城裏的新房裏,牆上掛着福海弟弟和弟媳在呼和浩特拍攝的婚紗照。弟弟當兵退役後在政府部門做臨時工,已不再放牧。

5月16日,福海在戈壁上搭起蒙古包,作爲他夏季的住所。紅柳製成的哈那相當於蒙古包的承重牆,相鄰的兩片哈那需要用的駱駝膝蓋上的毛和馬鬃馬尾搓成的繩子結實地綁在一起,使其成爲一個整體以抵禦戈壁上的強風。

阿姨看了看福海扎的繩結,認爲不對,解開後重新紮起來。

福海想在城裏再買一處商品房住宅,手裏的錢不夠,向一家銀行辦理貸款。

老蘇木經過40多年的風沙侵蝕,土坯磚壘砌的建築已盡數坍塌,只剩下殘垣斷壁。

阿姨打水的時候,小駱駝湊上來喝水。她說:“天旱,草一直不好,小駱駝出生後不久就沒了母親,人就是它的母親。”

茫茫的荒漠上,工人將自己吊在空中查看電線。

在柺子湖附近的草場上,一棵枯死的梭梭樹如同展翅的天鵝。

轉自:布里亞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