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瀘州4月28日訊(王超明 吳崟 劉俊希 文/圖)綠豆芽、黃豆芽、碗豆芽……納溪區大渡口鎮銅鼓村後備幹部劉玲,不斷鑽研豆芽種植技術,拓展豆芽品種、擴大種植規模,年收入超過20萬元,被當地村民稱爲“豆芽西施”。

大渡口鎮銅鼓村後備幹部劉玲在豆芽基地裏給豌豆芽灑水

4月27日,筆者在劉玲豆芽種植基地看到,300多個平方的地下室擺滿一排排架子,每排架子上立體放置着一個個芽苗盤,苗盤時裏的豌豆芽翠綠一片,長勢喜人。劉玲一邊給豌豆芽淋水,一邊仔細查看芽苗的生長情況。

2013年,劉玲從外地打工回到老家,投入2萬元種植大球蓋菇,由於技術不過硬,虧本了。看到中央七臺致富經欄目播放羣衆種植豆芽致富的報道後,開始進行市場調研,發現豆芽種植成本低、見效快、產量高,市場前景好,決定種植豆芽。

大渡口鎮銅鼓村後備幹部劉玲在豆芽基地裏給豌豆芽灑水

2014年5月,劉玲租用民房從事黃豆芽、綠豆芽種植。白天,她泡在基地裏管理豆芽,晚上,在互聯網上學習豆芽培育方法,嚴格按照綠色無公害種植模式,只給豆芽撒清水,產品逐步贏得市民和商販的認可。

大渡口鎮銅鼓村後備幹部劉玲在豆芽基地裏給豌豆芽灑水

“生豆芽要選擇顆粒飽滿的豆子,用清水清洗,再用清水浸泡10-12個小時左右,撈出平鋪在苗盤裏,每天按時噴灑清水,大約1-2天后就開始發芽,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收割了。”劉玲介紹說。

劉玲邀請相關某權威部門對自己生產的豆芽進行檢測,發現各項指標全部合格,證明豆芽達到綠色健康標準,進一步鞏固了消費羣體。2015年,劉玲用種綠豆芽的方法,嘗試種植豌豆芽,豌豆芽投放市場後,得到廣大客戶的認可,成爲瀘州周邊農貿市場、飯店和火鍋店的香餑餑。

每天能收割300多斤豆芽,賣1000多塊錢,全部都是訂單銷售,效益非常好,劉玲對自己的“生意”很滿意。

“聽說劉玲種植的豆芽特別賺錢,規模也特別大,今天我特意給她學習。”看到劉玲種植豆芽致富的消息傳開後,當地部分村民紛紛前來學習取經,只要羣衆有需求,劉玲都會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摸索總結出的一套生豆芽方法,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其他們。在劉玲的帶動下,有近10戶村民從事豆芽種植增加收入。

下一步,打算擴大規模,成立專合社,發揮村幹部的帶頭作用,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增加他們的收入。談下步打算,劉玲信心滿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