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完最後一根棒上木耳的金星村十社貧困戶向秀蓮告訴記者,自村上建立了合作社,她就一直在產業園裏務工,從栽植菌種到管護、採摘,她一天都沒落下。”金星村支部書記宋建德說,爲深挖農產品的附加值,他們又將目光轉移到農產品深加工上,按照統一建大棚、統一菌包生產、統一技術管理、統一保底價收購方式,帶動當地200多戶農戶一起發展村裏的產業。

四川新聞網廣元4月30日訊(代蕊)4月28日上午,筆者驅車來到廣元市旺蒼縣萬家鄉金星村。

圖爲第一書記胡成國與大家一同查看正在晾曬的木耳 代蕊攝

“兩輛大貨車都能錯開,這村道路怕是有6米寬吧!”一下車,記者就向金星村支部書記宋建德問起村道路的寬度。“哪才6米寬?6.5米咧!”宋建德自豪地說。

不過,一談起早些年的金星村,宋建德打趣到,“以前的金星村,可出名的很!不過,是‘窮’的出名!”

原來,曾經的金星村,地處旺蒼縣北部山區,平均海拔1150米,地質構造複雜,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如今舊貌換新顏:2016年底,全村都已退出貧困序列;2018年底,實現42戶貧困戶166人脫貧退出。

圖爲向秀蓮正在採摘木耳 代蕊攝

“你看現在,我們村裏有了自己的產業,老百姓每天再也不是愁眉苦臉的了。”宋建德帶着記者走進了大大小小几十個木耳與食用菌園區,一根根交錯搭配着的青岡棒齊齊整整地堆在園區裏,一朵朵黑色的木耳附在上面……

“老百姓想過上好生活,就不能只靠政策。”旺蒼縣林業局駐萬家鄉金星村第一書記胡成國告訴記者,自他們幫扶金星村以來,就始終堅持把產業發展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經過考察,我們發現當地日照充足,溫度適宜,且林木資源分佈廣,很適合發展木耳、食用菌等特色產業。”

2016年,全村投入40多萬元栽種了7.1萬棒木耳,隨即成立了 旺蒼縣星誠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盛產後,產值達30多萬元,2019年全村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均分紅30元。同年,又發展椴木香菇11萬多棒,預計今年產值將達20餘萬元左右,將帶動全村42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000元左右。

“我們早上五點就過來摘木耳了,早上溫度低,溼度高,適合採摘。”摘完最後一根棒上木耳的金星村十社貧困戶向秀蓮告訴記者,自村上建立了合作社,她就一直在產業園裏務工,從栽植菌種到管護、採摘,她一天都沒落下。

“家裏窮,自打記事兒起就是靠天喫飯。”向秀蓮說,早先她們一家人住在山上,地震後房子成了危房,路也不通,靠着幾畝山地,種點大豆、玉米,產量低,剛夠喫,再無經濟來源。家中父母雙雙患病,每年光醫藥費就讓整個家負債累累,加上還有兩個娃娃讀書,日子是一天都過不下去!

2014年,她們家被納入了貧困戶。在各項扶貧政策的扶持下,2016年整家從山上遷到村委會旁邊,每年光在合作社務工就能收入2萬多,加上自己又養了1000多尾魚,日子漸漸好了起來,2018年脫貧。她笑着說,“如今,我們一家摘掉了窮帽子,住進了新房子,還掙得了票子,算是真正過上了好日子。”

向秀蓮家的新變化,恰是金星村發展產業的生動寫照。

“今年我們又爭取了100萬元的項目資金,建立了食用菌基地。”金星村支部書記宋建德說,爲深挖農產品的附加值,他們又將目光轉移到農產品深加工上,按照統一建大棚、統一菌包生產、統一技術管理、統一保底價收購方式,帶動當地200多戶農戶一起發展村裏的產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