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之所以珍贵,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文明从未中断过。因此中华文明对于世界历史研究的价值不言而喻。大家也知道,文明的研究需要载体。而文物就是文明最直接的体现。我国数千年的文明中文物自然不在少数,但是因为历史的动荡以及其他诸多的原因,很多的文物都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大浪淘沙,经过时间的洗礼,很多的文物却还是能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中。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有一个老人以收废品为生,有一次他就收到了一个铜疙瘩。因为看到铜疙瘩上有字,老人觉得有意思,于是就用绳子拴了铜疙瘩绑在了狗的尾巴上,从而充当孩子的玩具。

可是其后老人在哈尔滨大学历史系上学的外甥女在看望老人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铜疙瘩,出于专业的敏感,老人的外甥女就觉得这个铜疙瘩不简单,于是最后就将铜疙瘩带走让自己的老师鉴定了一下。结果老师一鉴定,就发现这个铜疙瘩居然是金代的金印。印章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时期制作是很困难的,一般只有官府才有金印。因此老人手中的这枚金印无疑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因此有关的部门在得知此事以后就希望老人可以将这枚金印上交给国家。一开始的时候老人并不愿意。他认为既然铜疙瘩是自己收废品收来的,那自然就是自己的。

如今这成了宝贝,那么肯定很值钱。所以老人并不愿意将这个宝贝给国家。反而希望国家来买。但是因为老人要价太高,有关部门并不能满足老人的要求。其后在学校通过老人的外甥女努力之后,老人最后才将金印无奈的上交给了国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