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中华文明恰恰是符合了上面众多的苛刻条件,在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发展出来了农耕文明,这位中华民族在之后创造出更灿烂的文化奠定了基础,中华文明从此有了发展下去的动力,那么中华文明又是怎么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呢。古代的中国人从关中平原发展到华北平原,又将文明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平原,继而到了四川平原,最终扩展到了珠江三角洲。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中唯一绵延至今的古代文明,那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从众多古代文明中脱颖而出,从而能够延续下去呢?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我们主要从农耕的产生和特殊地理位置的角度来阐述。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农业大国,农业对于一个文明来说至关重要。《史记》中记载了贾谊对汉文帝讲了这样一段话: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未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充分说明了农耕、农业对一个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农业文明的产生让食物第一次产生了富余,这也就意味着有一部分人可以从繁重的觅食活动中解放出来发展文化和科技。


同时农业、农耕的产生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为文明的产生提供人口基础,总而言之农耕的出现对古代文明的产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农耕的产生有什么先决条件,古代中国为何能发展出农耕社会。

人类要直接从狩猎、采集为生的原始部落过渡到农业文明,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有非常严苛的先决条件。放眼全世界也只有区区四个区域行的通。

这些地区分别是埃及的尼罗河平原、中东半岛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印度的恒和平原、再有一个就是中国的黄河以及附近的平原地区。别的地方就再没有从原始部落自然过渡到农耕社会的了。


这四处区域可以顺利过渡到农耕文明,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的就是拥有一条大川,为农作物的种植供给了十分必要的灌溉资源。这样的河流还一定要非常具有规模,能够给非常多的人口提供水资源。这是由于农业和放牧不相同。

农业劳动的劳动人口以农田为中心,分布在农田四周,不能聚居,没有可以时刻接敌的能力,行动能力不足,这样棘手的难题需要很大的农田来组织军队用来保护文明。随意一些小溪小流就被排除在文明之外了。


当然条件只是巨河大江还不足够,河流所在地区的天气还要适当干旱,温度还要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最最苛刻的条件是下雨不能太多,水量不能太大,因为大雨会将土壤表面的营养物质冲走,大水带走了肥沃的土壤,只留下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沙子,这也就是为什么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非洲的刚果河明明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两条河,却没能率先发展出农耕文明。


而中华文明恰恰是符合了上面众多的苛刻条件,在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发展出来了农耕文明,这位中华民族在之后创造出更灿烂的文化奠定了基础,中华文明从此有了发展下去的动力,那么中华文明又是怎么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


首先,中华文明是一个相对闭塞的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附近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没有屏障保护,所以这个地方常年战乱,文明来回更迭,没有那个文明能在这个地方一直延续。

古埃及同样是一个大平原,附近兴起的帝国总会来入侵埃及,古埃及文明最终消失。印度河流域看着挺安全的,前边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两边是印度洋。

可是在印度河流域的西北方有一个通往中东的大开口,这就导致了外部势力的入侵,最终古印度文明也难以保存。而中华文明非常巧妙的被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藏得严严实实,东部和南部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这些先天的地理优势保全了中华文明。


其次是中华文明所处的地理环境虽然封闭,空间却很大,甚至是其他三个文明古国中可发展空间最大的。

古代的中国人从关中平原发展到华北平原,又将文明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平原,继而到了四川平原,最终扩展到了珠江三角洲。这一步一步的开拓养育了无数的人口,为文明的发展和延续夯实了坚固的基础。

最后,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又是其他几个文明古国中最艰苦的。

毫不夸张的说,世界上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国家就是中国。这其中最严峻的考验就是水灾,中国人在跟洪水的斗争中非常早的就可以组织起一支庞大的队伍来控制洪水。

治理洪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单靠一个部落是不行的,必须很多个部族联合起来一起抗洪,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抗击洪水的领导角色用来统筹全局,这样一个个分散的部落就整合成了一个集权形式的国家,更先进、更高级的文明才得以产生和延续。同时古代的中国人也被严酷的自然环境折磨和训练,变得异常聪明和勤劳。

中华文明虽然起步比其他文明慢了一些,可是经历沧海桑田却依然能够历久弥新,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国家,其中的

关键所在正是古代中国人通过对地理以及气候优势的利用掌握了农耕技术,同时在对抗洪水中学会了组织起来,最终演变成国家。这就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关键所在。

相关文章